-
結合國際、雙語、跨領域的課堂風貌
素養導向的 108 課綱,鼓勵教師跨領域、雙語,並且以置於脈絡中的素養導向教學,在如此引導下,結合國際、雙語、跨領域的教學就變成了目前教與學的主流。根據過往的教學經驗,以專案式學習是最明確且易實施的,這是能結合國際、雙語...
-
不齊頭式的測驗:動態評量的應用
在十二年國民教育課程綱要的推廣與執行下,課程與教學的改變,也連帶牽動「課程」、「教學」和「評量」三者間的均衡正三角關係。在「評量」議題上,近年來也重新思考傳統以計量理論為基礎、不著重學習過程之評量目的是否適切,並提出解方...
-
不齊頭式的測驗:動態評量
十二年國民教育課程綱要的核心訴求,在於培養學生的「素養」能力,而素養就是「舉一反三」的能力,意即學生在課堂中學習的內容,要能在生活情境中運用所學。本文介紹之動態評量概念可幫助教師更瞭解「以學生為中心」的適性教學,以貼近學...
-
-
-
議題融入課程設計:全學年品格教育繪本教學
本單元結合 108 課綱 19 大議題中的「品德教育」和「閱讀素養教育」,帶領學生進行英語閱讀活動。您聽說過「國際點點日」嗎?它在每年的 9 月 15 日,目的在鼓勵孩子們發現自己、看重自己、肯定自己。為什麼叫做「國際點...
-
素養導向課程教學評量與反思
在 CLIL 教學中,時時檢視課程的發展,並對過程和結果時時評估,在教學過程中是不可或缺的,這樣的評估能提供課程發展者對未來規劃許多啟示;另外,對於課程發展中學生認知與語言的需求,亦需要教學者時時留意。
-
素養導向課程設計轉化:跨領域的學科內容結合方法
知識概念是驅動探究的動力,而概念的深度理解有賴不同概念間的連結和規律的建立,進而能產生跨時間、跨情境的遷移。以領域概念理解和深化為經,以學習歷程和策略為緯,以素養發展為軸的三維體系,正是素養導向課程設計的精要。
-
素養導向課程的慎思與架構
跨學科教師在考量與英語結合的課程時,需清楚理解教學語言的使用層次,切分不同教學階段的語言使用,方能提高課程方案實際實施的語文與學科學習之有效性。故以下就跨學科的課程面向,與目標語言使用的種類與內涵進行探討。
-
跨學科如何合作:共構的願景與模式
要和不同學科的老師,合作發展出跨學科的課程,著實是一大挑戰,卻也不是沒有可能。我認為第一要能發展出跨學科的共同願景,接著要檢視學科的教學需求考量,才能發展出學科間教師的合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