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趨勢
-
雙語教育邁入 2.0,課堂不再只有簡答題
當許多雙語老師透過各種方式來強化自身的英語表達能力,逐漸能夠靈活地切換中英兩種語言來講解課程內容或是引導學生完成特定任務或是動作時,卻發現自己提出的問題,學生大多只需使用 Yes 或是 No 這種二選一的答案、No.1、No. 2 或 No. 3 這種複選答案,甚至...
-
國小雙語課室英語的運用與資源
筆者這幾年因為擔任國小雙語計畫訪視委員,而有機會入班觀察許多學科老師的雙語課程。雖然有越來越多的老師,在課堂上能夠流暢而靈活地運用跨語言 (Translanguaging) 與多模態 (Multimodality) 的方式進行雙語教學,但偶爾還是會看到某些新手老師無...
-
-
試論台灣公立小學現行雙語教學模式(三)
同時採用中、英兩種語言上課的跨語言 (Translanguaging) 教學方式時,雙語老師該如何拿捏兩種語言使用的時機與比例,才能一方面符合教育主管機關認定的雙語教學,而另一方面又能真正協助莘莘學子們逐步適應雙語教學方式、不會將其視為畏途呢?這個問題其實是筆者最常...
-
-
試論台灣公立小學現行雙語教學模式(一)
由於雙語教學這個議題分別可以從教育政策、師資培育、教學資源、雙語教材、雙語學科、教學模式、教學目標、評量方式等許多方面來深入探討,而且近年來國內許多學者也提出過許多迥然不同的意見與數據,來肯定或質疑現行的雙語教學政策,因此台灣現行的雙語教育其實面臨著許多的挑戰。
-
不齊頭式的測驗:動態評量的應用
在十二年國民教育課程綱要的推廣與執行下,課程與教學的改變,也連帶牽動「課程」、「教學」和「評量」三者間的均衡正三角關係。在「評量」議題上,近年來也重新思考傳統以計量理論為基礎、不著重學習過程之評量目的是否適切,並提出解方。
-
不齊頭式的測驗:動態評量
十二年國民教育課程綱要的核心訴求,在於培養學生的「素養」能力,而素養就是「舉一反三」的能力,意即學生在課堂中學習的內容,要能在生活情境中運用所學。本文介紹之動態評量概念可幫助教師更瞭解「以學生為中心」的適性教學,以貼近學生需求,更細微地去關注其素養能力的發展,輔以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