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趨勢
-
-
試論台灣公立小學現行雙語教學模式(一)
由於雙語教學這個議題分別可以從教育政策、師資培育、教學資源、雙語教材、雙語學科、教學模式、教學目標、評量方式等許多方面來深入探討,而且近年來國內許多學者也提出過許多迥然不同的意見與數據,來肯定或質疑現行的雙語教學政策,因此台灣現行的雙語教育其實面臨著許多的挑戰。
-
不齊頭式的測驗:動態評量的應用
在十二年國民教育課程綱要的推廣與執行下,課程與教學的改變,也連帶牽動「課程」、「教學」和「評量」三者間的均衡正三角關係。在「評量」議題上,近年來也重新思考傳統以計量理論為基礎、不著重學習過程之評量目的是否適切,並提出解方。
-
不齊頭式的測驗:動態評量
十二年國民教育課程綱要的核心訴求,在於培養學生的「素養」能力,而素養就是「舉一反三」的能力,意即學生在課堂中學習的內容,要能在生活情境中運用所學。本文介紹之動態評量概念可幫助教師更瞭解「以學生為中心」的適性教學,以貼近學生需求,更細微地去關注其素養能力的發展,輔以師...
-
-
-
國際教育 2.0 的核心與實踐
國際教育 2.0 建立在 12 年國教課程綱要之上,鼓勵學校教師結合中小學課程與國際教育課程,將國際議題融入各領域學科或進行跨領域統整教學,以培養學生具備「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的核心素養。
-
什麼是 SDGs? 淺談「永續發展目標」
永續發展目標有 17 大項、169 個細項。目標包含消除貧窮、飢餓,維護健康權、教育權、取得乾淨水資源與工作的權利,另外也關注國家的基本建設,弭平所有不平等,以及提倡與環境永續、互惠的共生模式。
-
-
「設計」、「實踐」、「反思」跨領域課程發展三部曲
CLIL 課程發展與共備是成功進行課堂教學的基礎。由下而上的課程發展模式,以共構、共享 CLIL 的願景開始。接續分析個別教學的脈絡、課程單元設計、備課,到掌握課程進行,最後評估 CLIL 成效,並進行專業社群的反思與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