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開講,  教學知能,  教育趨勢

雙語教學的實踐(三):雙語教學之觀議課進階說明

文/林子斌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兼師資培育學院院長

延續前一期會訊的文章內容,本文將說明雙語觀課時,如何判斷該節雙語學科課程是否達成進階等級的需求?而本文作為此一系列的最終篇,也會在本文後半部分對臺灣雙語教育發展提出筆者的看法,供教師們作為參考。

雙語公開課觀課的重點:進階指標

在能達成基礎等級的六項指標之外,若能更進一步做到以下幾項內容,對筆者而言,那就會是一節很棒的雙語學科課。進階級的指標與說明如下:

a. 簡單句型且搭配重點字彙重複出現

教師若能理解雙語學科課程重點在於雙語互動環境的提供,而不是教英語、更不是在展現教師的英語能力。為使國中小階段的學生能夠更容易了解教師的英語輸入,因此教師應該是使用學生能理解的句型與字彙,同時持續地、重複地在該單元中出現,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即可。簡言之,一節好的雙語學科課,教師應該是讓重點、簡單的英語句型搭配重要字彙反覆出現,同時適度提供學生協助,使其熟悉與理解。

b. 中英文的切換自然

雙語教育的重點之一,其實在於兩種語言的轉換,而跨語言實踐 (Translanguaging) 更是現今全球雙語教育研究的主要概念之一。而在觀課實踐上則是先看授課教師是否中英文使用流暢,另外也可以觀察授課教師是否善用學生的母語(或共通語)協助其理解英語(目標語)的內容。然而,善用母語協助絕對不是逐字或逐句翻譯,兩者是不同的。

c. 若學生英語使用錯誤,須適時提供正確輸入

雙語學科教師若能在學生以英語回應有明顯錯誤時,適時地以正確的方式提供輸入,讓學生在自然的情境中接觸正確的語言使用方式,避免未來犯明顯的錯誤。以下的例子是筆者在觀課時,實際觀察到的課堂對話:
T: When did you buy it?
S: I buy it this morning.
T: Oh! You bought it this morning.

授課教師發現學生使用的動詞沒有轉換成過去式,但是他並未直接糾正學生,也並未說學生講錯,而是以正確的時態說給學生聽。過去我們學習母語的時候,也會有類似的情況,透過接收更多正確的輸入,慢慢調整自己的語言使用。

d. 善用簡單問句引導學生簡單的英語輸出

雙語學科課堂中並不會強迫學生一定要以英語輸出,而是應該有耐心地給予學生足夠的輸入,在學生準備好之後,才開始進行輸出。但是,這樣的過程是需要雙語學科教師適度的引導,因此教師是否能用簡單問句引導學生輸出,就是很重要的一個指標。對於多數國中、國小階段的學生,在學校之外的場域,通常很難有中、英雙語的環境,因此較少有使用英語溝通的經驗。雙語學科教師在課堂中如何透過簡單的問句,讓學生不害怕且願意輸出?筆者想給現場教師建議,在學生接受雙語學科教學的初期,盡量以 yes/no 的問題來問學生,學生只需先回答 yes/no 即可,不要一開始就問學生 why 或是 how 這類型的問題。這一類的問題即便是用中文詢問,學生都不一定能即時、有效的回應,更何況是用較不熟悉的語言。

e. 學習單、投影片提供充分鷹架

當學生要以較不熟悉的目標語學習時,教師能否提供充分的鷹架就很重要。而學習單跟投影片上都可以有雙語的呈現,甚至做出某種程度的差異化。

雙語教學的議課重點在於就前述的指標進行討論,但是筆者建議對於第一年操作雙語學科教學的教師,在議課時應持鼓勵與正向的態度給予建議。以現行對雙語學科教師的誘因與待遇,其實絕大多數願意操作雙語學科教學的教師都是充滿高度熱忱與內在動機,光是願意拋棄「偶包」,朝雙語學科教師之路前進,筆者認為就是件值得肯定的事。

結語:臺灣的雙語教育之路

這一系列在師德會訊刊登的文章,從臺灣雙語教育的政策影響、迷思破除到鮮少討論之雙語教學說觀議課,期望能讓更多現場教師對雙語教育有清楚的理解。同時,筆者還是必須強調,雙語教育的推動是條漫漫長路,一方面期待透過教育改變好幾個世代臺灣人的語言使用習慣,另一方面又期望臺灣能成為一個多語的友善社會。

然而,教學現場並非只有雙語一個議題,從國小到大學的教育體系承載許多新的政策與社會大眾、國家政府之期待,大到課綱的變動、小到交通安全的宣導等議題,身在臺灣的我們似乎認為教育能解決社會上多數問題,但這樣的想法只是不切實際的期待。

舉例來說,偏鄉教育是臺灣社會多年來未能解決的問題,缺乏師資、城鄉落差大、偏鄉學生學力低落等問題,早在雙語教育推動之前就已經存在,這些問題不是因為實施雙語教育才產生的。雙語教育應該是學校、教師與學生的選擇之一,絕非一定要做的教育實踐。最後,筆者以下面這段話作為總結:

談到雙語的推動,多數都集中在對學校教育的討論。但是,我想指出教育僅是整個社會結構中的一環,不可能單靠教育就解決臺灣社會之各式問題或達成某些過於龐大之目標。唯有先打破對教育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臺灣的雙語教育才不會使人沉重到難以負擔,也才有更多元想像之可能性。(林子斌,2023:261)

筆者期待雙語教育能成為有利於學生未來發展的教育實踐,而非一個揠苗助長的空中樓閣。筆者在教學現場看到許多充滿熱忱的雙語學科教師,正是因為有這一群夥伴,筆者才有能量繼續協助學校推動雙語教學。

參考文獻:
林子斌 主編(2023)。雙語教育:沃土模式在臺灣教學現場之實踐經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4TOP
60style_610
2024book_610
toeic_610
listen
jle
Reading Corner
phonics
big_610
talktome_610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在〈雙語教學的實踐(三):雙語教學之觀議課進階說明〉中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