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y Mother’s Day—觸動孩子心靈的繪本
文/琦琦 Chi
「Chi’s 奇思英閱」繪本教室創辦人
國立政治大學英國語文學系學士
英國 Sheffield 大學碩士
閱讀繪本是一種兼具理性與感性的學習,繪本故事不僅包含品格教養的寓意,也有令人溫暖感動的情感描繪,透過簡單的文字與生動的圖畫,讓孩子們感受到「愛」的存在。在母親節來臨之際,我們也能透過合適的繪本,讓孩子們深度地學習。
年紀較小的孩子:感受與表達
如果是低年級或者學習英語時數較少的小朋友,我會先從繪本 “The I Love You Book“ 開始,書中不斷重複出現的 “I love you when…”,搭配很簡單卻很有意味的動作 (cuddle up, give me kisses, stroll) 或情緒 (scared, brave, shy),馬上能讓小朋友很有共鳴,也能感受到日常生活中媽媽對自己的愛是無微不至的。

接下來,我會視學生的程度與年齡,告訴他們母親節的由來。母親節是由一位名為安娜賈維思 (Anna Jarvis) 的美國人發起,為了紀念其母親生前對女性權利的重視,以及安慰 19 世紀南北戰爭時期失去兒子的母親們,希望設立一個全國性的節日來紀念母親的偉大。1914 年美國政府正式將每年五月的第二個禮拜天定為母親節,並且會配戴康乃馨 (carnation) 以表達對媽媽的敬愛。
由於母親節的時空背景,牽涉到美國史上重要的南北戰爭,對年紀小的孩子來說較為複雜,第一次我會用中文解釋,讓孩子先有整體性的了解。許多繪本當中都有與林肯總統 (Abraham Lincoln) 或黑人民權發展相關的主題,也會牽涉到南北戰爭。因此建議老師們可以多為孩子們補充相關歷史,讓繪本學習多方面延伸,也為孩子的未來知識打好基礎。
另外,我還會挑選 “I Love You Because You’re You“ 繪本,這本書同樣也表達了媽媽對孩子的愛是沒有任何條件的。當中有很多單字是我們比較少在教科書上看到,但是繪本中卻常常出現,非常值得學習。而且每兩頁都是相同的 rhyme,可以加強孩子的發音,唸起來也更有樂趣。

選擇適合小朋友的「英文歌曲」,也是很好的一個學習方法。其實某些學校在課堂上或休息時間,會播放英文歌曲,但很多小朋友都不知道內容是什麼,能從歌詞中學習到的單字和語感,也就這樣錯過了。所以在我的課堂中,英文歌曲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對於比較小的小朋友,我挑選的是 Spice Girls(辣妹合唱團)的 “Mama“,副歌當中重複出現的 “Mama, I love you… Mama, I care…”,孩子容易朗朗上口,曲調也非常簡單。對於年紀較大的學生,我選擇的是 Celine Dion(席琳狄翁)的 “Because You Loved Me“,歌詞當中有許多可以增加字彙量的單字,如 “strength”、”faith”、”grateful”,也有可以訓練語感的句子。我會先帶孩子們聽過幾次,讓他們熟悉曲調之後,再問問看他們知不知道這首歌在唱什麼。然後再把歌詞做成學習單,空出重要的單字,帶著他們一起填字,同時也理解整首歌的意思。
最後,我還會引導小朋友做一些小活動,像是大家一起製作 “Love Coupon”。小朋友可以寫上自己想為媽媽做的事,譬如一個親親、一次抱抱、或是幫媽媽按摩十分鐘、幫媽媽洗碗等。有多餘時間的話,也可以進行簡單的引導寫作練習,不求結構完整或完全正確,而是要幫助他們學會表達。
年紀較大的孩子:觀察與體會
如果孩子的年紀較大或程度較好,我會挑選 Robert Munsch 的 “Love You Forever“,雖然乍看之下會覺得這本書的文字內容很多,但仔細去分析就會發現,其實重複出現的這一段搖籃曲,佔了很大的份量,也為故事情節的前後呼應,注入了深深的情感。
我喜歡用這本繪本教學的原因,是孩子們可以清楚地知道某些單字的用法,例如 “crawl across the floor”、”rock him back and forth” 等。孩子透過反覆出現的這些單字,搭配圖畫一起閱讀,自然而然就會將這些動詞的用法內化。以後當他們看到 “rock” 這個單字的時候,不會只想到它是「石頭」的意思,而會知道”rock” 也有「搖晃」的意思。再者,雖然這本繪本有超過 700 個字,但由於不斷重複的內容,以及極其生動的描寫(兩歲時把媽媽的手錶沖到馬桶裡、青少年時期家裡像動物園一樣吵鬧),能引起小朋友的興趣與共鳴,讓這本書變得好讀也易懂,不會對孩子造成負擔,是非常好的 “Learn to Read” 素材,可以有效地幫助孩子銜接較為長篇的閱讀文本。
這本繪本有很吸引人的故事情節,具備了很棒的 “Read to Learn” 面向。比較大的孩子,通常會對情節更有體會和想法,因此我也會引導他們觀察和思考:主角逐漸長大之後,發生了哪些變化?媽媽變老了、生病了,無法像以前那樣抱著他唱搖籃曲了,主角做了什麼呢?有許多孩子非常善於觀察,他們會發現圖畫中,媽媽的房間裡掛滿了主角從小到大的照片,那些都是對孩子的回憶和愛。故事中作者並沒有明確地告訴我們媽媽最後怎麼了,我也會反問孩子他們怎麼想,讓孩子明白死亡的觀念與價值。到了故事末尾,當主角有了自己的女兒,同樣也抱著女兒唱搖籃曲時,我會告訴他們,這就是一種愛的延續,雖然媽媽離開了,但是媽媽的愛是不會消失的。

就英文學習的部分來說,我同樣會以克漏字讓學生複習其中的單字,並且會補充文法解說,同時也讓學生練習過去式的用法,以及時態間的互換。另外,我覺得這本書很重要的是故事情節發生的次序 (sequence),所以我會簡單地摘要,再請學生排出情節的先後順序。我還會讓他們做一些寫作練習,像是 “All About Mom” 的主題,讓孩子親自去了解一下媽媽的喜好,過程中他們有可能會發現答案跟自己想的不一樣。最後,可以讓孩子親手做一張卡片,他們可以抄寫書中的句子,或是由老師引導寫出內容,相信媽媽們收到卡片的瞬間,心裡一定溢滿了感動。

此外,我認為還有一本必讀的繪本是 “The Giving Tree“,故事其實很耳熟能詳,是一棵樹全心將自己奉獻給小男孩的故事。這本書兼具了 “Learn to Read” 和 “Read to Learn” 的功能,除了基本的克漏字練習一定要做之外,因為全書都是以過去式撰寫,所以同樣可以讓學生練習時態間的轉換,並且可以補充一些句型的用法,例如 “too…to” 或 “so…that”。這本繪本也有將近 700 個字,但因為有重複出現的字句,所以不會覺得難讀,而且這本書讀完之後,學生自然會對一棵樹的構造有更多的了解,老師也可以延伸補充關於樹木構造的單字。



對於故事情節的理解與討論,也是這本書的重點之一:付出是不是真的快樂、付出是否需要回報、主角是不是一個自私的人等等。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去閱讀、去思考、去印證,我更鼓勵學生發問,如此不但可以培養學生問問題的能力,我們也才能知道孩子們心中的疑惑,以及共同找出解決的辦法。最後,我會讓學生用自己的手印製作一棵「感謝樹」,先描出自己的手當樹的枝幹,然後在樹葉形狀的紙上寫出自己感謝的人事物。小朋友的想法總是天馬行空,充滿童趣,我們也不需要給他們太多限制,但要請他們說出感謝的理由。最重要的,是引導他們懂得感謝自己的爸爸和媽媽,這才是我們最希望孩子們懂得的感恩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