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養導向課程設計轉化:跨領域的學科內容結合方法
文/范雅筑 Sonya Fan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培中心助理教授
中華民國核心素養教育學會理事長
我們先前個別討論過 4C 架構(內容、溝通、認知、文化),接下來我們就要將 4C 串聯起來,並且設計課堂活動,才能確保學習者不僅可以使用內容語言,也能使用執行任務所需的課堂語言。
一、CLIL 課程設計的架構與步驟
此階段是計劃過程中最詳細的階段,涉及 4Cs 架構中的 CLIL 不同元素的分析。建議老師們在討論中使用心智圖、便利貼等促進發想與創意的方式進行,促進製定團隊決策和協作計劃。完整的 4Cs 心智圖需要有主題、內容、溝通、認知與文化等幾個方面,而在溝通中,又需要架構出分析學習語言的內容、添加語言協助內容學習與透過學習應用內容語言,其架構如下:
要分析出溝通中語言的需求,我們可以根據以下三個步驟,逐步的進行分析討論,構築出 CLIL 的課程教案。首先分析學習語言的內容,接著添加到內容語言中進行學習,最後透過學習應用於內容語言:
步驟 1:分析學習語言的內容
分析教學期間的內容重點,例如一堂課或一個單元的系列課程,確認後根據內容找出所需的語言。如此有系統性的分析內容,目的在於找出關鍵字、語境化的詞彙、片語、文法等,這些語言的目標在於讓學生能形成概念的理解,而非逐字逐句翻譯。
步驟 2:添加到內容語言中進行學習
接著將重點放在學習者上。盤點學習者的語言經驗,思考如何使學習者可以在 CLIL 環境中有效地操作,找出可能造成閱讀和理解困難的文字,或是形成認知或學習者策略、課堂討論、任務等所需的語言輔助,搭建 CLIL 學習的鷹架。
步驟 3:透過學習應用於內容語言
在這個步驟中,我們須設計任務和機會,使學習者能夠擴展自己的認知技能和文化意識。這可能包含較高層次的提問,或是應用所學至專案式學習上。
二、CLIL 課程的發展流程
當我們和夥伙伴都確認了上述三步驟的內涵之後,接下來就是要著手進行的時間了。我列出以下問題,老師們不妨試著和夥伴討論,共同構築出一個共享、共構的教案:
- 共同取得內容文本,並分析其學習語言的內容為何?有哪些語言需求需優先考量?設計哪些任務能夠學習和記住新語言?
- 將課堂語言與內容串聯,例如:如果想讓學生討論問題或參與小組工作,他們如何能做到?我們是否可以列出提問或回答的句型作為鷹架?
- 以 Bloom 的認知分類法來看,在我們這堂課中所設計的應用任務,分別需要哪些認知技能?哪些活動較為困難?這些活動的順序應該如何安排較佳?
- 如果這堂課是用中文來上,會有甚麼不同嗎?差異在哪裡呢?
三、CLIL 課程的教案撰寫與資源盤點
當您和夥伴都討論過上述問題之後,可以試著用分工的方式,完成下表。用分工的方式是為了確認小組夥伴對於課程的認知一致,同時減輕教案發展的負擔,可於完成後,小組成員再一同盤點,同時檢視主題、內容、溝通、認知、文化,以及分析學習語言的內容、添加語言協助內容學習、透過學習應用內容語言之間的一致性與關聯緊密程度。
要設計出整份原創的 CLIL 教案並不容易,在討論過程中不妨也和夥伴一同思考下列問題,畢竟能善用手邊的資源總是事半功倍,不是嗎?
□ 有沒有哪些材料/單元教案已經可用?它們有多合適?
□ 哪些資源需要調整?如何調整?
□ 網路上又可以找到哪些資源?
□ 我們如何擴展我們的任務和活動範圍?
□ 我們需要將我們的教案公開分享,以獲得更多經驗指正或交流的機會嗎?
□ 哪些因素會使我們的 CLIL 課程成功?
□ 我們如何確保教學目標與學習之間連貫的緊密程度?
□ 我們如何規劃學習者的進步速度?
四、CLIL 課程發展的慎思與概念為本的課程設計
CLIL 的課程發展,是一個慎思的歷程,課程慎思要老師一個人做,非常困難。在小組中做,透過對話討論等辯證式的歷程,許多想法與做法會越辯越明,撥雲見日。這是因為在課程慎思的過程中,我們得以重新理解學習的內涵,審視課程目標、教學方法與評量間的關連與一致性為何。我發現在我帶領的 CLIL 課程發展實務工作坊中,當學科老師和英文老師一起工作時,很多時候 CLIL 所秉持的原則,事實上給英文老師帶來的衝擊更大,靈感更多,原因是 CLIL 一直秉持著「別把課程當英文課教」的概念,使英文老師重新審視到底語文學習的路徑如何開展,因為我們對於語文中聲符、形符的理解,從來都不是翻譯式的,而應該回歸到概念本位的學習。
如果我們希望學生獲得智識啟發、能夠有創意的解決問題、可以克服事物的複雜性,那麼,知道事實還不夠,其關鍵在於概念性理解。概念為本的課程重新攫取學生與生俱來對世界的好奇心,並提供吸引心神投入的驚喜感受 (Erickson, Lanning & French, 2017)。知識概念是驅動探究的動力,而概念的深度理解有賴不同概念間的連結和規律的建立,進而能產生跨時間、跨情境的遷移。以領域概念理解和深化為經,以學習歷程和策略為緯,以素養發展為軸的三維體系,正是素養導向課程設計的精要。老師們和夥伴同行,一同切磋,相信很快就能抓到精義。
延伸閱讀
1.素養導向的教學:概念的解構與重構
2.「設計」、「實踐」、「反思」跨領域課程發展三部曲
3.跨學科如何合作:共構的願景與模式
4.素養導向課程的慎思與架構
5.素養導向課程教學評量與反思
參考資料
★ Coyle, D. (2008). CLIL – a pedagogical approach. In N. Van Deusen-Scholl, & N. Hornberger,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and Education, 2nd edition (pp. 97-111). Springer.
★ Erickson, H. L., Lanning, L. A., & French, R. (2017). Concept-based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for the thinking classroom. Corwin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