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教育 2.0 的核心與實踐
文/范雅筑 Sonya Fan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培中心助理教授
中華民國核心素養教育學會理事長
一、中小學國際教育議題的實質內涵
國際化加速發展的 21 世紀,讓許多英文老師有感於國際教育的重要性,開始轉向思考把國際教育及國際交流融入英語教學的課程中。而我國教育部自 2002 年起亦陸續推動各項中小學國際交流計畫,目前已發展出國際教育白皮書 2.0 (2020),很值得欲從事國際教育的老師們參考。中小學國際教育以 12 年國教課程綱要為基礎,而國際教育 2.0 則建立在 12 年國教課程綱要之上,鼓勵學校教師結合中小學課程與國際教育課程,將國際議題融入各領域學科或進行跨領域統整教學,以培養學生具備「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的核心素養。因此在推動方面,力求普及化,配合雙語政策的推行,任何學生都能夠嘗試,並體驗國際教育帶來國際觀的轉變。
12 年國教課程綱要本於全人教育的精神,強調學校教育應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的學習動機與熱情,協助學生應用及實踐所學、體驗生命意義,從而致力於社會、自然與文化的永續發展。課綱以三面九項核心素養做為各領域課程發展之主軸,其中「C3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的核心素養,強調培育學習者在堅定自我文化價值的同時,也能尊重欣賞多元文化,具備國際化視野,主動關心全球議題和國際情勢,並提升國際移動力。
此次教育部推出的國際教育 2.0 較 1.0 版本更為全面,在跨域資源整合運用上可見其用心。國際教育 2.0 強調跨域資源整合運用,課程上強調與資訊科技、雙語教育及 12 年國教課程綱要資源結合;行政上則強調中央進行跨部會合作、地方進行跨局處合作,並善用大學校院豐沛的國際化資源,加強各層級教育機構資源的垂直整合,老師們不妨多加利用。
二、國際教育課程關鍵概念
國際教育課程關鍵概念在於「培育全球公民」、「促進教育國際化」及「拓展全球交流」三個目標之上。
1. 培育全球公民
培育全球公民是國際化及全球化時代各國人才培育的目標,教育需要培養人才在國際化與全球化時代中所需的知識、技能及態度,幫助個體能在全球環境下順利學習,以勝任未來的工作。國際教育 2.0 特別強調四個意涵,包括彰顯國家價值、尊重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強化國際移動力與善盡全球公民責任。
2. 促進教育國際化
教育國際化主要包括課程國際化,包含我國學生出國及外國學生來台的交流、實習、遊學及留學等活動,創造出一個國際化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感受到參與教育國際化活動是正向、積極、受鼓舞的,並能累積與應用學習成果,也有助於未來進行跨國學習及工作。
3. 拓展全球交流
國際教育 2.0 建立一個全球連結機制,透過全國國際交流網絡來整合教育國際化相關資源,以快速接收及回應國外交流及合作機會;並透過我國駐外單位,一方面尋求及引進中小學教育國際化之各種資源和機會,另一方面迅速將我國中小學策略聯盟交流計畫傳導至海外,使交流互動更為暢通。
概念性思考在國際教育課程的發展中是重要的,藉由概念引導使知識得以跨域統整,學習方能在多元國家、國際脈絡中遷移。因此關鍵概念的選取與釐清,可幫助國際教育課程聚焦與教學活動深化。國際教育課程的關鍵概念以「文化學習」、「國際關連」與「全球議題」三大主軸為主要架構,課程設計可聚焦於單一概念軸深度探究,亦可跨概念軸統整多項概念。
三、進行方式與發展要點
國際教育課程以培育全球公民為目標,涵括四大面向。經由課程發展與教學發展,與國際交流和學校國際化相輔相成,融入於各領域學科學習,透過議題融入、國際專案學習交流或結合國際交流進行,並著重於概念發展、探究與實作及多元評量。
進行方式實際上可分為議題融入、國際專案學習交流與結合國際交流等三部分:
- 議題融入:以正式課程為主,可搭配非正式課程等相關活動實施。
- 國際專案學習交流:參加各種國際專案學習平台,例如:iEARN、Schools Online 等國際專案學習線上平台課程。
- 結合國際交流:與國際夥伴學校共同發展國際教育課程,並於國際交流時呈現課程成果。
融入課程類型亦有數種,可融入領域課程、彈性學習課程,或高中校訂必修與選修課程等:
- 領域課程:將國際教育與議題融入課程,可採用單一領域(學科)融入或跨領域(學科)統整模式。國小到高中階段適用。
- 彈性學習課程:運用彈性學習課程,發展以國際議題為主的跨領域統整性探究課程。國小與國中階段適用。
- 高中校訂必修與選修課程:依學校願景與特色發展國際教育校本特色課程,可含校訂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以專題、跨領域科目統整或探索體驗等課程類型為主,強化學生國際素養的知能整合與生活應用。
由於國際教育 2.0 結合 108 課綱中素養導向的核心概念,課程發展可以概念本位、探究與實作並結合多元評量等方法,其關鍵概念如下:
- 概念本位:概念思考在重視素養導向的國際教育課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國際教育期望提供學生跨界的思考與行動力,在其學習歷程中,就必須要能讓學生運用多元事實與技能為工具,區辨模式、關連並深入可遷移之理解歷程。課程重要概念的汲取,說明「學生在概念層次必須理解什麼」,藉以幫助課程由事實性的內容理解,深化至具思考綜效的概念性思維。
- 探究與實作:回應素養導向的課程設計,教學活動的發展需能引導主要的探究與行動任務,由此任務統整課程重要的學習重點,學生亦可從任務的完成展現課程所培養的素養。
- 多元評量:評量設計要能具體且真實的捕捉學生多面向之素養表現,需善用多元評量方式,並在適當的時間配合課程教學活動實施方能反映學生在課程中的素養展現。所以多元評量的實施除了運用多元的方式,教師是否能適當規劃形成性與總結性評量,平衡不同類型的評量成果,也是多元評量的實施重點。
四、SIEP 國際教育融入雙語課程實作手冊
在教育部中小學國際教育 2.0 網站上,可下載 SIEP 國際教育融入雙語課程實作手冊,它提供學校推動國際教育融入雙語課程清楚的參考指引,不管您是負責推行國際教育雙語課程發展教學的行政人員或教育人員,手冊中都提供具體的思考方向與指引架構。手冊內容主要分為四大部分,分別為:國際教育雙語課程發展、課程工具包檢索平臺、可運用資源、常見問題 Q&A。手冊中將課程發展的過程分為課程發展初期、中期、後期,詳列出行政團隊與教學團隊於該時期腦力激盪時需要討論之問題與需完成之工作。有意結合國際教育教學的老師,可參酌手冊相關內容,並運用教師專業社群的討論規劃課程。
另外,由於國際教育的融入與英語能力的培養,是相輔相成的過程,故手冊中的教案,也是按照內容和語文整合教學法 (Content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 CLIL),分列內容與語言目標,是一本很值得想融入國際教育的老師們設計課程時參考的資料。關於 CLIL 的課程發展、教學設計、教師專業發展社群運作方式等,可參考我在會訊 123 期至 128 期的「素養導向深教學」專欄文章,有詳盡的說明可供老師們在設計國際教育課程時參考。(123、124、125、126、127、128 期)
五、資源與討論
歡迎各位老師多多搜尋中小學國際教育資源網,了解國中小學國際教育目前相關的資源。國際教育白皮書可以做為欲從事國際教育的老師們主要的知識來源,了解何謂國際教育?國際教育的價值為何?國際教育的面向有哪些?國際教育的議題分為哪些層次?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網站上的國際教育課程方案。另外,也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課程方案,已經累積為數不少的課程可供老師們參考。這些課程方案是由北中南各區課程研發小組研發而成,我也有幸參與其中,課程發展的歷程嚴謹,課程方案中詳細且深入地探討議題背後的問題,對國際教育議題的論述非常充分,很值得新手國際教育老師參考。這些課程方案目前也可以透過雙語課程工具包檢索平臺來檢索,老師們可以用國際教育的實質內涵,搜尋對應的學習目標,也可以直接以學習目標來檢索,或搜尋相關的教學資源。透過這個檢索平臺,可以快速地找到感興趣的課程方案來加以運用。
國際教育和雙語教育是未來的教育趨勢,也是英語老師在英語教學上增能的好領域,因為這些議題能增加英語文的使用機會,並能開拓學生的國際視野,同時更加珍愛我們這塊土地,是一舉多得且能相輔相成的,非常鼓勵老師們嘗試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