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素養導向英語課:培養學生品格與後設認知能力
品格教育不僅能影響個體的價值觀與生活態度,更能影響整體社會的運作與發展。本篇文章將分享如何利用教室布置與班級經營,將品格教育融入英語課堂中,讓學生不僅能學習到英語學科相關知識,更能學習到品格教育相關的精神與態度。
-
-
議題融入英語課堂:遊戲中學習家庭教育
十二年國教的其中一個面向為「自主行動」,其內容為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與後設認知的能力,使學習者能以適當的學習方式,成為自主學習者,不僅強調素養導向教學,同時也強調議題融入的課程,希望學生所學習的內容,能夠更有效地與家庭、社會連結,期望以議題教育培養學生批判思考和解決問題...
-
國際教育議題融入英語課:寄手寫信給國外的聖誕老人
國際教育議題中的學習主題包含彰顯國家價值、尊重多元文化與理解、提升國際移動力與善盡全球公民責任,藉以達到「培育全球公民、促進教育國際化、拓展全球交流」的目標。教師可在英語課中融入國際教育的議題,同時結合節慶文化的主題,讓學生認識不同國家的聖誕節慶習俗,並且用英語寫一...
-
英語課融入性別平等議題:Let’s break the gender stereotypes!
本次課程在英語課中融入性別平等的教育議題,並且融入行動學習的學習策略。在英語課上,學生觀察與覺察生活中的性別刻板印象,利用平板電腦蒐集資訊、彙整資料,最後用英語分享與報告。
-
不齊頭式的測驗:動態評量的應用
在十二年國民教育課程綱要的推廣與執行下,課程與教學的改變,也連帶牽動「課程」、「教學」和「評量」三者間的均衡正三角關係。在「評量」議題上,近年來也重新思考傳統以計量理論為基礎、不著重學習過程之評量目的是否適切,並提出解方。
-
不齊頭式的測驗:動態評量
十二年國民教育課程綱要的核心訴求,在於培養學生的「素養」能力,而素養就是「舉一反三」的能力,意即學生在課堂中學習的內容,要能在生活情境中運用所學。本文介紹之動態評量概念可幫助教師更瞭解「以學生為中心」的適性教學,以貼近學生需求,更細微地去關注其素養能力的發展,輔以師...
-
SDGs 的課程如何發展?
融入國際教育或 SDGs 議題的課程,發展的歷程本身就是一個思辨的歷程,這也是國際教育課程最迷人之處。國際教育的課程本身傾向於歷程本位的課程,因為探討國際教育的議題,本就是一種角力的歷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點,而尊重彼此的觀點,找出共同的解方,事實上是知易行難,更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