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教學活動設計
文/劉楚筠
璞真英語負責人
公立國中小雙語課程共備講師
在前幾期的文章中,我們談了「閱讀」跟「寫作」的教學活動設計,這一期會訊要談的雖然是「聽力」,但同樣可以跨技能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喔!
學生為什麼聽不懂?
「聽力教學活動」的設計著眼點,需先聚焦在「學生為什麼聽不懂」。當學生的程度較初階時,聽不懂的原因通常是:
◆ 對句型還不熟,因此需要多一點反應時間。
◆ 對單字不熟悉。
通常多播放幾次音檔或老師多講幾次,學生便會日漸熟悉。但當學習難度越來越高,學生即便有了基礎字彙量,卻依然有可能會在聽力卡關。這又是為什麼呢?原因有可能是:
◆ 對時態沒有敏感度。
◆ 對介系詞沒有區辨的習慣。
平常朗讀文章時,沒有習慣將過去式的 -ed 唸出來,或對介系詞 (in, on, at…) 沒有特別留心的孩子,在聽到較長篇且「非故事體」 (nonfiction) 的聽力練習時,常常會漏掉某些重要資訊而導致聽不懂。這類的聽力腳本通常是在「說明一件事、一個主題或活動」,例如「解說某種海洋動物的特殊生活型態」或「宣布校外教學的注意事項」等,不像故事有前後情節容易猜測。此時卡關的原因多在於:
◆ 沒有注意說話者的語氣。
◆ 複雜的句型學得不扎實。
◆ 字彙的難度越來越高,字彙量也越來越多。
有些學生對於「對話類」的聽力理解會有困難,明明每個單字都聽得懂,合在一起卻聽不出來 A 到底是同意跟 B 去看電影,還是推辭不去?這類聽力任務的卡關,通常是由於學生沒有留意說話者語氣的習慣(對話的主角通常會將愉快、失望、嚴厲等聲音表情、甚至停頓的語氣等都表達出來)。也有可能是對於英文中因為委婉表達而「拐彎抹角」的禮貌性語句不了解,或對於較複雜的句型(例如假設語氣)不熟悉。老師只要知道關鍵所在,提醒學生留意揣摩他人說話的語氣,並加強句型與單字教學,問題便可迎刃而解。
聽力教學活動
以上分析了「老師,我聽不懂!」的可能原因後,接下來分享幾個我實際操作過的聽力活動。
★ 編故事、辨字彙
這個活動是針對學生需要強化的「字彙」或「文法」所設計的活動。如果目標是讓學生「熟悉字彙」,那我便會在教過目標字彙後,自己編一個故事,當學生聽到目標字彙(例如 tortoise,eagle, geese)時,立刻抽出該字詞的圖卡或字卡。如果孩子為低年級,那麼我會盡量通通有獎。例如一組四人,我就會製作四份圖卡或字卡,散落在他們的桌上。如果孩子為高年級,我會減少一兩份字卡,同時再加上幾張刻意混淆他們的字卡(例如 turtle, goose, beagle 等)。
如果老師們的目標是要孩子留意「名詞的單複數」,也可以準備相應的圖卡或字卡 (例如一張圖卡上是一顆蘋果,另一張是兩顆蘋果),隨著故事內容的推進,讓孩子抽卡。
如果我的目標是要訓練他們對於「過去式」的敏感度,字卡就會有現在式和過去式的動詞(例如 make/made, walk/walked),但故事裡絕對不會全部用過去式動詞,而是夾雜一些其他時態的動詞,讓孩子需要用腦區辨。有經驗的老師可以隨機發揮,新手老師也可以先寫好一段故事照著唸,便能夠訓練孩子的聽力敏覺度,也同時教字彙和文法時態。故事的內容最好是有趣、好笑、甚至不合常理的,這樣更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老師沒有時間做字卡,也可用紙本 Bingo 的方式,或直接在白板上自己寫出目標單字,讓學生輪流在白板上圈選。不過為了避免白板上的單字讓學生眼花撩亂,建議還是畫上表格,將字放在表格內排列整齊,減少視覺上的阻礙。
★ 下指令、練句型
除了單字外,孩子對於句型的熟悉度也是關鍵,因此設計各式句型練習時,我會用下指令的方式讓孩子「動起來」!實際操作之後,他們對句型的記憶會更深。
有一次,這堂課教的是序數,教完 first,second, third… 後,我便請學生全部站起來排成一直線,接著就開始玩大風吹: “Chloe is the first. Andy is the second. Gina is not the fifth.”,學生玩得非常開心,Chloe 跟 Andy 通常會趕快就位,而 Gina 可能會有點疑惑。出題時,我故意出 fifth,是因為這個字孩子比較陌生,所以在幾次的練習中,fifth 會更頻繁地出現。
為了避免混亂,我是讓學生坐著排隊的。在動靜之間,孩子能保持活動感,但又能有秩序。等孩子熟悉規則後,我會請學生來下指令,由我取代那個同學的位置,跟學生一起玩,學生非常喜歡老師成為他們的一員,跟他們同樂呢!
如果想要複習比較級、最高級,也可以改一下指令: “The tallest girl goes to the second place. The youngest boy goes to the first place.The third is older than the fourth.”;如果要再結合教過的動物單字,也可以再加碼: “The fifth one holds the puppy.”。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聽懂越來越長的指令,而且他們會忙得很開心,而老師只要謹記自己的目標句型跟字彙,並保持靈活與彈性。
★ 結合閱讀 趣味填空
到了高階英文聽力教學時,學生需要的幾乎都是字彙量,加上學生通常已經蠻樂在英文學習,所以老師比較不需要花心思讓教學活動「有趣」。但在面對較長篇、內容難度又高的聽力練習時,我還是會幫學生搭鷹架,免得學生聽完後仍然「霧煞煞」。
有一次的聽力克漏字練習內容,是作者講述去北歐的一座航空博物館參訪的經驗。因為這個航空博物館是建於一個廢棄的地下碉堡,裡面的飛機甚至可以讓遊客爬進駕駛艙裡體驗,這跟台灣學生們平日的生活經驗相差太遠,必定會增加聽力的難度。因此我在播放聽力之前,先讓學生猜猜看答案會是什麼。
本來學生一陣哀嚎:「我們怎麼會知道啊?」,但是我們都知道,在聽別人說話時,不就是隨時隨地都在揣想:「他想告訴我什麼?」、「他的下一句話可能會說什麼呢?」,學生沒有這樣的後設認知,而這個活動正好可以幫助他們建立高階的思考能力與習慣。
我的作法是,每位學生都先發一張便利貼,讓他們把猜測的答案先寫在便利貼上。寫好之後,我們就先來確認大家的答案,這麼做的用途有二:
- 我可以看看學生是不是能從前後文正確判斷出答案的詞性(這也能練習到閱讀跟寫作技能)。
- 學生們會討論彼此答案的「合理性」,在此過程中也對文章的架構與背景更為了解。例如文章裡有一句描述機翼的材質,學生們都知道要填名詞,但有的人填 “metal”,還有人填 “glass”、 “plastic” 等,這時就會有學生說:「玻璃機翼是要怎麼飛啊?」,然後大家笑成一團。
我告訴學生,其實我在聽音檔之前,這六題也只能猜對一題,所以如果播放後,有人可以猜對一題以上,就贏過老師啦!這下子他們就興致勃勃地要聽音檔,而且對於聽取「關鍵資訊」的專注度與掌握度,明顯比平常的聽力練習更高。雖然原本是一項很難的聽力任務,最後大家卻做得很好,而且對這座北歐航空博物館更加感興趣。
如果教材裡不是這種克漏字型態的聽力題目,其實老師也可以印出聽力音檔的逐字稿,自己挖空格製作學習單,讓學生做類似「先猜再聽」的練習。
最後,我建議老師,平常可以在每堂課的開頭或結尾時,利用幾分鐘時間讓孩子練習聽寫幾題「一連串的數字」,例如:電話號碼、日期或時間、價錢等。因為英文數字的念法比較長,但在平日的教材中出現一連串數字的頻率,卻沒有那麼高。這導致孩子們對於聽到英文數字的反應速度偏慢。但是能夠很快地聽懂數字,在英語系國家實際的生活應用,或是各式英檢的聽力項目中,卻是相當重要的喔!
封面圖片來源:https://www.freep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