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開講
-
良好親師溝通一點都不難!
什麼樣的老師會被學生與家長認為是「好」老師呢?在大人跟小孩的心中,答案可不見得一樣喔!本期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幾個親師溝通的小撇步,其實只要贏得了家長的信任,「客訴」的比例就會漸漸減少,老師就可以專注在「教學」了。
-
善用圖形輸入與時限增加認知投入
不論科技如何日新月異,它的運用如果不涉及認知,其效應將大打折扣。最近在 Computers & Education 期刊上刊登了一篇學術實證研究,提供了科技、認知與學習結合的正面證據。
-
-
語音與視覺輸入影像的整合 — 讓聆聽經驗更豐富、更精確!
提升聽力與發音不僅僅只是涉入語言(語音)分析的過程。語言學習者是否能夠適時地注意到,這些似乎與語言(語音)無直接相關的非語言視覺訊號,直接地預測了他們在句意理解的表現 (Worster et al., to appear...
-
-
老師「不乖」學生愛—維持教學靈活度與客製化的可能
每當老師在寫教學計畫時,一定會想著自己這堂課要教些什麼句型、字彙給孩子。但是,學習的主體是「人」,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心悅誠服地學習,而不是只專注在將教學計畫走完啊。若老師被迫乖乖按照進度走,家長也繼續被分數影響心情,孩子...
-
善用多媒體影音資源提升聽力
網路影片資料庫的共通點就是:皆提供了英語學習者各式各樣的題材,並允許依照自己的喜好,選擇感興趣的主題影片。還能夠讓學習者選擇是否開啟字幕模式。有了字幕,就可以一邊觀賞影片,一邊聆聽快速語速的內容,也更方便理解與學習。
-
Web 4.0 教學資源運用大作戰
在這個 Web 4.0 的年代,線上英語教學資源多如過江之鯽。不斷求新求變的美語老師們,必定亟於將最即時、最有效果的線上資源,運用在自己的課堂教學,或甚至將好用的英語學習網站,推薦給家長及學生,讓有興趣的學生在家裡也能學...
-
有效利用「雜音」— 營造語言學習者的主動聆聽環境
現實生活中的聆聽語料內容往往是充滿 「雜音」的:包含眾多的停頓、重述、遲疑、 連音、贅字、不清晰等不完美的聆聽內容。非照稿唸的日常自然對話或談話錄音 (unscripted listening materials),才是...
-
語言教學與學習需從認知開始 — 一個已知但是卻不常落實的概念
在設計語言教學活動時,需要謹慎思考受教者(學生)對應的認知發展 (cognitive development) 情況。大人與小孩的認知不一樣,初學者與進階語言學習者的認知也不一樣。因此,若沒有在設計語言教學或是學習活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