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美語,  教學知能,  教學議題

Turning Impossibility to Possibility-Part III 幼兒教學理念的落實

文/張譯云 Elaine
現任幼美教師

現今社會步調快速,資訊獲得容易,孩子們成長的短短幾年之間就有很大的差異。現在的孩子們接觸到的環境跟以前大有不同,相對的孩子們的興趣與學習方式也需要重新思考。有些人看來孩子就是孩子,在幼稚園階段怎麼會有什麼不同呢?不妨想想,現在大部分孩子從小就會看到周遭的人一直使用手機,這是孩子們剛認識這世界的一種常態,在手機或電視取代了實際互動的同時,孩子們就減少了某些經驗值的累積。因為大人生活型態的改變,孩子們在發展上的需求出現了差異,孩子們累積的經驗值也變得不一樣。

家長的心態永遠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因此很多家長們並沒有發現因為時代不同、社會不同、孩子們的經驗值不同,我們無法用以前的想法引導與衡量孩子的發展。 因為現今我們需要更清楚的了解他們真正的需求,所以我在第一篇提出了很多問題,跟大家一起仔細思考,在幼兒階段英語學習,我們真正想要給孩子們的是:1) 培養出孩子對英文的興趣或是對英文的親近感,讓他們感受到這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會排斥英文;2)自然的養成孩子使用英文表達需求的能力,讓孩子使用英文表達想法;3) 讓孩子感受到自我學習的成就感;4) 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二篇當中,我們開始討論到如何在課堂中應用這些想法,和該注意的一些事項,其中很多很簡單、看似不起眼的改變,但常常是這些小細節累積起來,造成孩子日後在學習上出現很大的差異。這篇我希望能讓老師更清楚了解該如何掌握第一篇與第二篇的重點,讓老師們在自己的課堂中能夠更容易落實。

Basic Principles

大原則 1:讓孩子們產生接觸英文的興趣

當老師在設計課程目標時,不妨加入「培養興趣」為其中一環,並觀察孩子們是否對英文產生興趣,還是他們只對課堂遊戲有興趣。當然很多孩子是從遊戲中培養出接觸英文的興趣,但是如果長期觀察下來,孩子只對玩遊戲有興趣,那我們就要想想如何擴展孩子的興趣圈

有些孩子是因為跟老師的互動而產生出想接觸英文的心,比如說閱讀時間坐在老師旁邊跟老師一起看故事書,因為這種溫馨的感覺,孩子越來越想閱讀(主動接觸學習)並跟老師互動 (主動應用語言)。有些則是因為想分享或是想表現,而從中得到成就感。其實只要老師多加觀察,並從每次的觀察中,看看孩子是否受挫、是否需要鼓勵、是否變得更主動,再評估需要如何做一些小調整就可以了。

另外老師們也可以提醒家長,在家裡要以培養興趣為主,並以這個準則來拿捏如何與孩子互動,千萬不要說違背「培養興趣」的話語。要讓孩子們建立英文不是只有在校可以用,英文也是可以跟爸爸媽媽互動的方式(即使孩子只是簡單說一句話),並建立成就感(需要老師之外不同的掌聲)。所以當孩子不會時,請以教孩子如何解決問題和不影響興趣為原則,爸爸媽媽可以鼓勵孩子先試試看,再告知答案。大一些的小朋友可以讓他圈出不會的地方,明天問老師。藉此也能養成孩子學習階段遇到問題會自己解決,而不是每次都依賴爸媽。

大原則 2:如果無法培養出興趣,至少讓孩子覺得這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有些孩子需要很多的鼓勵和關心,必須透過各種不同的方式,且要年久日深才能培養出對英文的興趣。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可以先把目標放在讓孩子們習慣英文的存在,這樣老師跟學生彼此之間才不會有太大的壓力。「習慣英文」在生活中分為兩個階段:

  1. 不斷地聽到英文使用在生活中 (input)
  2. 讓孩子們使用英文 (output)

關於 input,很多人覺得每個禮拜固定上課,就是在生活中一直聽到英文,但是如果把孩子聽到中文的時間與聽到英文的時間相比,再想想看英文課當中真的聽得到英文的時間,比例上自然就少了很多。因為母語跟外語接觸時間差異非常的大,所以如果一堂英語課只有 30 分鐘,就應該盡可能把握這 30 分鐘。幼稚園階段的孩子們大多是屬於直覺反應的狀態,可以想像老師全程盡可能用英文,幾乎聽不太到中文,跟老師用翻譯法教學,哪一個比較容易讓孩子們開始使用英文呢?其它該注意的 input 和 output 細節,可以參照上一期專欄的內容,應該能讓老師們更有效率地運用英文課堂內和課堂外的時間。

Planning Your Lessons

上一期提到了課程規劃時可以應用的一些技巧與觀念。在規劃課程的時候,首先要問自己:

  1. 教學目標是什麼?
  2. 這個課程要如何引起孩子們的興趣(不只是玩遊戲的興趣而已)?
  3. 有辦法同時增加孩子們的體驗/理解/語詞多元化嗎?

舉例來說,許多學校的課程都有安排歌謠時間,老師們可以在選擇歌謠時,思考上述問題:

Class Proportions and Priorities

正如先前提到,我們想給孩子的,其實的是對英文的興趣,並且建立好的基礎,不但需要有足夠的 input,也要創造機會給予有意義的 output。以下還有幾點提醒,希望能協助老師們在課堂上的運用:

  1. 觀察自己上課時引導用的語詞
    當孩子們熟悉課堂引導語後,請記得做一些變化,這樣可以增加孩子接觸到的語詞,讓他們更了解語言多方面的變化與應用。
  1. 騰出固定時間講解繪本
    講解繪本是孩子跟老師都可以放鬆與享受的時間,雖然不一定有特別的學習目標,卻可以引發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喜歡跟老師的互動,並且是建立閱讀習慣的第一步。同時可以藉由繪本題材與風格的多元化,增加現在孩子缺少的生活經驗值,以及語詞的多元性。
  1. 讓孩子有機會說出來
    有機會時盡量讓孩子應用,這是指有意識地增加跟孩子們用英文互動的時間。當孩子們要喝水時會跟老師說什麼呢?是用英文還是中文呢?老師可以多花個 20 秒引導,讓孩子將「老師我要喝水」轉換成 “I want some water.”。老師的回答也可以從簡單的 “Yes.” 變成 “Yes, of course. Go ahead.”。記得要有多元化的輸入 input,才能有多元化的應用 output。
  1. 找出讓孩子表達自我的時間
    在學習語言的不同階段,孩子能做到的事都不太一樣,剛開始可能只是學以致用,用英文表達自己的情緒或今天天氣如何。當學習一陣子以後,除了課堂上給予的內容,老師也可以透過各種方式讓孩子多多表達自己,用孩子的自身經驗幫他們累積語彙量,孩子的表現會出乎意料的好。
  1. 別給自己太大的壓力
    我們的教學常常被要求要立即見效,所以常用的生活用語加上課本∕教材的內容,就是我們現在的英語教學範圍。老師們可以慢慢嘗試加入屬於自己的新教學法,當作基本之上的加分效果,不需壓力過大。
  1. 讓孩子養成閱讀英文書的習慣
    閱讀的優點真的很多,以學習語言的面向來看,愛閱讀英文書的孩子,學語言會較輕鬆,在不同階段的學習,從閱讀中自然而然習得不一樣的詞彙與文法應用方式,幫助孩子自我學習,讓孩子們能夠真心享受英文這個語言。
The Wheels on the Bus

《Wheels on the Bus》By: Paul O. Zelinsky
這本書裡的輪胎、雨刷等等都是可以動的,孩子從聽故事中就可以知道 wheels, round and round, wiper, door, open and shut… 老師帶孩子做動作時也更有意義。


summercamp
padlet
MIKA
classgame
2025open
geptwriting
2025gept
gept2
writing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在〈Turning Impossibility to Possibility-Part III 幼兒教學理念的落實〉中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