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知能,  教學議題

Turning Impossibility to Possibility-Part II 幼兒教學的可能性(下)

文/張譯云 Elaine
現任幼美教師

上一期提到,學齡前讓孩子們學習英文,我們是希望能夠達到:

  1. 培養出孩子們對英文的興趣或是對英文的親近感,讓孩子們感受到這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會去排斥英文。
  2. 自然的養成孩子們使用英文表達需求的能力,讓孩子們使用英文表達想法。
  3. 讓孩子們感受到自我學習的成就感。
  4. 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

以上這所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對語言的興趣與親近感上。

What We Truly Need

要真正學好一種語言,並不光是複誦語言,孩子們需要的是大量的 input 與使用語言 (output) 的機會,如此才能讓孩子熟悉語言的發音、韻律,以及了解語言如何被運用。input 可以分成兩部分:

  1. 大量重複一樣的單字、句型,讓孩子們確實有機會聽到這些詞彙。
  2. 增加孩子們接觸到的語言含量與多元化。

Linking with Different Senses and Experiences 多元感官學習

我們都知道,多元感官的學習,能夠將語言和自身做連結,孩子們比較容易記得。現今社會「體驗」對學齡前的孩子更是重要,很多時候生活當中,大人不小心幫忙太多,無形中剝奪了孩子體驗與學習的機會,導致孩子們的邏輯與認知是缺乏的。以下是一些基本功:

★ TPR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是不能省略的一環
教學時多讓孩子們一邊動一邊說。老師可以多觀察,比較常一起做動作的孩子們會記得比較快,也比較不容易忘。TPR 的應用除了在單字和歌謠以外,也可以應用在不同階段的 Phonics 學習上。比如說 “a a a, /æ/ /æ/ /æ/, alligator”(用雙手與手臂做出上下開合的動作,假裝是鱷魚的大嘴巴)。在教 CVC(子音—母音—子音)時,先玩遊戲讓孩子體驗並了解怎麼把聲音加在一起,同時帶入手勢。透過讓孩子們自己體驗,並發現如何把聲音加起來,無形中建立信心與成就感,下次就可以只用手勢練習新字的拼讀了。每次練習拼讀,老師都要用手勢讓孩子跟著再唸一次,例如:
cat
/k/ 讓小朋友把左手攤開
/æ t/ 右手攤開
/k æ t/ 兩手合併(拍手)

★ Everyday Routines 讓英語生活化
孩子們在學校會跟英文老師互動的所有事情,都用英文來表達,包括非英文課的時間。比如勞作課需要紙和蠟筆,老師可以說“We need paper and crayons."或“We need paper and crayons. Let me get the paper. Got it! Now let’s get the crayons."學習語言時需要很多 input,一句話常常需要重複很多遍(印證上期提
到的嬰兒語言學習過程),老師們要有心理準備,同樣的話需要不厭其煩的說,甚至是常常自言自語,孩子們才能聆聽和收集足夠的新語言訊息。

★ Creating Experiences 創造體驗的機會
增加孩子運用五感的機會與經驗值,對於語言學習也有莫大的幫助。例如教字母 Aa 時,介紹完單字後,把蘋果放在袋子裡,讓孩子們聞聞看是什麼?是 ant、alligator 還是 apple 呢?接著拿出蘋果讓小朋友們摸摸看,還可以讓孩子們看老師削蘋果,並覆誦 “a, /æ/, apple. Peel the apple.”,並將字母擺在孩子看得到的地方,讓孩子能把眼前的景象跟字母連結起來。最後從 peel the apple, cut the apple, I want to eat the apple,一起把美味的蘋果吃下肚。學習過程中,讓孩子們看到、聽到、聞到、摸到、吃到,五感都做到了,用他們能理解的方式學到(體驗到)生活中的事物。如此就連課堂之外的語詞,也日積月累開始堆疊了。

Lots of Language Input with Variety 各式各樣的語言輸入

★ Songs and Rhymes 歌謠和韻文
英文跟中文不太一樣,中文是一字一音,但英文是拼音文字,是有節奏與韻律感的,藉由唱唱跳跳或是好玩的手指謠,孩子們可以培養出對這個語言的親近感與語感。從很多 actions songs 孩子可以了解常用的詞彙,加上很多歌謠會用相同的曲調,替換不同歌詞和故事情節,例如 Wheels on the Bus,有家庭成員版本:Dad, Mom, Baby 在公車上常做的事,也有坐公車時可能有的體驗版本:雨刷刷來刷去、車門開開關關、人們上車下車,多唱幾次,多學幾個版本,小朋友就可以學到許多不同的語詞。很多歌謠裡其實都有小故事,老師可以讓孩子了解以加深連結,也可以把小朋友已經會的歌,換個方式互動,加強我們想要顧及的語言學習重點。

★ Picture Books – Rhymes and Story Variety 繪本的誘惑與故事的多樣性
所謂的繪本,跟我們小時候所看的故事書非常不一樣。在書林出版的「給媽媽的英文繪本閱讀」書中,楊禎禎老師提到的繪本定義,是目前我覺得最容易理解又完整的解釋:「大致來說,繪本裡的圖畫和文字一樣重要,有些繪本甚至是無字書,完全用圖畫來說故事。圖畫除了豐富閱讀的樂趣,補足文字未描述到的細節,有時甚至和文字背道而馳,藉此營造出獨特的效果。……在有限的篇幅裡,……圖畫的表現技法多元,更已經是一種藝術的呈現。」

以學習語言的目的而言,繪本圖畫讓孩子增加對故事的理解能力,而多聽故事則會讓孩子們更有機會接觸到不同的用語,語詞含量就會慢慢的堆疊起來。老師可以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加入一些聲音效果或聲調來增加孩子聽故事的理解與興趣,孩子們藉由圖中的細節,了解故事內容並連結到自身經驗,從而真正感同身受,或藉此體驗不同的生活情境,提升日常生活的經驗值,日後在使用語詞時將更具意義。

Opportunity to Use the Language 使用語言的機會

之前提到過讓孩子們能使用語言 (output) 的重要性,大家應該都有碰過,有些人可以聽得懂英文但無法回答,卻又能用紙筆寫出,這就是缺乏了實際的 output 能力。以下這些方式能讓孩子們除了養成使用語言的習慣之外,還能內化並使用之前大量聆聽所累積的語言。

★ Classroom Languages with Variations 教室用語的變化
老師上課的時候一定有常做的動作或程序,當孩子們都熟悉之後,老師可以適當的引導並更換用語,因為在情境中所使用的語詞,會較容易理解並轉化成自己的語言基礎。老師要盡量引導孩子們說出口,例如從簡單的“Teacher, Me!" 可以換成“Choose me! / I want to try! / I know the answer!"。

★ Circle Time Discussions 團討(分享)時間
孩子們都是愛分享的,有些可能害羞或沒自信,但是他們都希望自己的聲音可以被聽見,並得到認同感。老師可以設定固定的團討時間,讓孩子們有機會表達自我。剛開始可能會比較困難,老師可以先做示範,在講故事前先問一些問題,藉機培養孩子的自信,了解自己的想法是值得也會被聆聽到,進而越來越主動想要表達,如此才會真正使用到這個語言。

★ Lesson Plan 課程設計
很多小孩只關心課堂遊戲當下好不好玩,所以課本的單字句型,雖然知道卻沒有辦法做連結。在玩遊戲的過程中,孩子們可能可以透過遊戲,有短暫記憶的連結,但實際上需要更多的時間與機會,讓他們應用並把語詞內化變成自己的。

我們通常會先教單字,再玩單字遊戲,有時間再做延伸。其實可以考慮直接讓孩子們做能讓他們表達的延伸活動,例如在教 family 時,有些孩子唱歌玩遊戲都表現很好,但是卻沒辦法分享。如果直接讓孩子們帶照片來分享並介紹家人:This is my grandma. She is reading with me.。當孩子講話時,這對他是有意義的內容分享,同學的反應也會加深他對這件事的感覺與連結。同時鼓勵學生用母語加上更多細節,例如孩子說“This is my grandma. 她在說故事給我聽",老師就可以適時補上“She’s telling you a story? That’s nice. Do you like that?"可以增加 input 並同時給予意義與連結。

Building Reading Interest 閱讀興趣的養成

我們最終的希望是在學齡前幫孩子建立基礎,並讓孩子有能力與興趣可以自我學習,大量的「聽」、有意義的「說」,都是很重要的環節。當孩子有能力開始閱讀中文時,能否閱讀英文書籍、是否喜歡英文書籍就是另一個重要環節了。孩子要有能力並喜歡閱讀,才會自然而然的自我學習。

早期在推廣自然拼讀時,大都是跟注音做比較與連結。但是英文字母有字母名稱 (name) 與音 (sound),不像注音,名字跟聲音是一樣的,所以孩子無法馬上就能拼讀,能拼讀之後也要知道 sight words 才能閱讀,況且閱讀之後還不見得能理解內容,所以很多孩子們習慣只看中文書。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希望孩子們在小時候就聽故事,從愛聽故事開始,養成愛看書、讀書,進而自己發現書中的奧妙,學會用不同角度去看故事,等到自己會獨立閱讀時,他們就能探索自己喜歡的書籍了。

Setting Realistic Achievable Goals

我們想要給孩子們的很多,但常常因為時間不夠,只能用覆誦方式來增加孩子們重複語詞的次數,感覺上孩子們練習「說」了很多次,但是我們現在能理解,這跟實際應用(有意義的說)是不同的。之前提到的各種方式,其實不需花太多時間,有些活動不需從頭做到尾,老師可以視狀況調整。另外,很多學校活動老師也可以從這個角度出發,只要秉持初衷,孩子們每次練習都是在學習,如此便能更具意義也更好玩。了解我們真正的教學目標,思考要達到的目的之後,您的教學方式與時間分配會做什麼樣的調整呢?相信各位老師心中一定都有答案了吧。

2024karen
talktome_610
39birthday
57STYLE
59style_610
phonicsboard
phonics
27KITE
27KITEBOOK
TKT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在〈Turning Impossibility to Possibility-Part II 幼兒教學的可能性(下)〉中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