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遊學,學什麼?(生活篇)
文/劉楚筠 Tina
璞真英語負責人
公立國中小雙語課程共備講師
小學生在遊學的過程中,除了學英文之外,到底可以有什麼樣的收穫呢?
探索自己與全世界的關係
台灣在地圖上是個很小的島嶼,孩子們對於生長的土地在這個世界上有何意義,並沒有太深的體認。透過遊學,孩子可以認識來自世界各地、年紀相仿的其他學生。他們會問我的學生:「Thailand 和 Taiwan 有什麼不同?」對亞洲比較有概念的歐洲小孩會進而問:「那你們看長相,分得出誰是台灣人、誰是日本人、誰是韓國人嗎?」雖然孩子在台灣學了許久的英文,可是從沒有人用英文問過他們這樣的問題!
歐美的營隊常會在週五晚上舉辦舞會。台灣的孩子第一次參加有 DJ、有水晶燈、有乾冰、有無酒精飲料喝到飽、而且全是 18 歲以下的學生們一起參與的舞會,這無疑是一大震撼。儘管不習慣,但在音樂和現場氣氛的感染下,台灣的孩子們也鼓起勇氣走進舞池,慢慢融入其中。有的孩子比我想像中更放得開,也有孩子即使不好意思跳舞,也忍不住跟著音樂微微擺動身體。當中還有外國男孩或外國女孩非常大方,會邀請台灣的同學一起跳舞,而台灣學生的反應通常是害羞到不行。
藉由這些交流,台灣的小遊學生對於外面的世界,有了第一手的認識,也得以從外國人的眼中認識自己的家鄉在國際間的定位。在我看來,光是這些見識,就是身在台灣難以經歷到的小小成年禮了呢!
萌發負責任的態度
之前提到小學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有很多是他們自己還無法解決的,但是在與他們相處的日子裡,我常發現他們負責任的一面。
孩子們在國外都要自己洗衣服,而老師則會帶領他們學習怎麼使用洗衣機、烘衣機,相較於平常在台灣,他們可是從沒碰過洗衣機的呀!對於國外洗烘衣機上的各種英文字,即使稍微看得懂,也不太懂意思。他們會跑來問我:「老師,這個 white 跟 colors 有什麼不同?要選哪一個?這個 permanent press 又是什麼意思?」這些小事情,其實都花掉孩子不少腦細胞去思考與學習,更不用說他們還要提醒自己,平常就要準備好零錢,才不至於洗衣服時沒零錢可用。
遊學行程中會安排觀光購物,父母可能會擔心孩子「亂花錢」,但是我看到的多半是,孩子們一有機會購物,想的都是要買給家人的紀念品,看在眼裡真的很令人感動。眼見他們挑選禮物的用心,我也會偷偷告訴父母,到時一定要很驚喜的收下孩子們的心意啊!孩子常常先買齊給家人的紀念品,再去買自己喜歡的東西,而且他們可是會看價錢的喔,太貴的,他們也會捨不得買。
有個孩子在城市觀光時掉了錢,後來仔細推敲,應該是買飲料時錢財露白,所以被扒手盯上。孩子因此陷入低潮,而我們也第一時間通知了在台灣的父母。父母很心疼孩子,請我們先借他錢,不要壞了他的遊興,但是這孩子卻不肯這麼做。他看到大家買紀念品或點心時,堅持不買,還要求我下星期的生活費不要一次全給他,有需要時再跟我拿就好。我看到他眼中的堅毅,感動極了。這是孩子願意做的承擔,也是大人在教養的過程中苦求機會而不可得的呀!
肯定自己的才能
英語系國家的運動風氣旺盛,因此營隊中會提供各式各樣的運動,這對於好動卻缺乏機會運動的台灣小孩而言,真是太過癮了!大英國協盛行的橄欖球 (rugby),是一種在台灣很少有機會可以體驗的球類。孩子們光是看團康隊輔神乎其技的「腳技」與「頭技」,就看得眼睛發直。在隊輔的解說下,孩子們很厲害的一下子就明白了規則,並跟著玩起來。然而,躲避球可是台灣孩子的強項。雖然國外規則跟台灣不太一樣,一開始讓台灣學生覺得很奇怪(場上有多人同時丟球、同時閃球),但一樣好玩!
在才藝之夜中,有備而來的台灣孩子們帶著學校裡人人會吹的直笛,上場吹了兩首曲子,便讓其他國家的同學與老師們萬分崇拜。這種屬於「神秘東方」的樂器,看在他們眼裡,其魅力是我們難以想像的。台灣孩子們因而有點不好意思,又驚又喜的說:「這有什麼厲害的嗎?他們的反應怎麼都這麼誇張?」如果直笛就引發這樣的驚異感受,等扯鈴表演出來的時候,可就更不得了啦!外國學生們簡直就像看到太陽馬戲團一樣,十分驚喜呢。
還有歐洲同學看到台灣同學手寫中文字,覺得十分厲害,請台灣同學幫他們取中文名字。這時有位孩子告訴我,她第一次覺得自己會中文真的是太酷了。於是,在台灣可能不特別突出的才藝,到了異國文化裡卻是那樣的有特色,孩子們的信心自然而然就建立了起來。
洗一場身心與文化的三溫暖
在英語系國家裡,幾乎少不了藍天、白雲、陽光、好空氣。自由的氣息、人文關懷的友善氛圍,都讓台灣的孩子得以喘口氣,做自己。在這裡,小班制的教學,沒有考試進度的壓力,老師不會一直催促學生。上課時間以外的校外觀光,走訪城市古蹟、博物館、教堂、樂園,美麗的地景讓孩子真的有耳目一新、放鬆度假的感覺。雖然沒有爸媽在旁叮囑要記得添加衣服、多喝水、多吃青菜,但可以自己決定吃些什麼,買些什麼,這種獨立的感覺,讓孩子感受到「他就是他自己」。漸漸的,孩子的心快樂了,也更有餘裕與意願吸收所見所聞。
在營隊生活中,台灣學生不僅觀察到歐美學生的文化,也有機會認識彼岸的小學生。中國小學生的遊學風氣也是相當盛行,晚餐時,語言相通、年齡又相近的孩子們,會好奇的用中文彼此交談。不過中國遊學團管束得比較嚴格些,筆者遇到的是,當大家結束晚飯要參加團康活動時,中國小學生們必須回到宿舍寫日記與做作業。當然,週五的學生舞會,這些中國小學生們也是無緣參加,這時台灣的學生們就會偷偷的說:「我們好幸福喔!」
筆者認為小學生遊學,對於獨立生活、解決問題、培養勇氣與自信、建立開放的心靈與視野等,獲得的收穫遠超過學習英語本身。畢竟,語言本來就是個工具,用來幫助孩子更瞭解其他文化。而遊學帶給孩子在異國長時間生活的經驗,提供他們充足的刺激與適宜的環境,各方面激盪之下發展出來的能力,恰恰是在台灣上暑期英語密集班難以達到的目標。但筆者還是要重申,整體考量下來,我會建議中年級的孩子稍作等待,到了高年級後再嘗試遊學,因為以生活上所得的收穫及遭遇的挫折來說,這時候的收穫會相對多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