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實務,  教案設計

國際時事帶你學英語—認識英美用法大不同

文/賴素卿
現任台北市國小英語教師
台北市國小英語輔導團

前言

今年五月,英國哈利王子與美國影星梅根帶著全球觀眾的祝福,於倫敦聖喬治教堂舉辦了一場萬眾矚目的世紀婚禮。這場跨國聯姻不僅吸引英國當地媒體與居民的關注,美國媒體也爭相報導。英國和美國都是以英語做為母語的國家,一個是十九世紀的日不落帝國,另一個則是二十世紀的經濟強國。長久以來,兩國微妙的關係備受關注,透過這場王室與平民的聯姻,不但增添了茶餘飯後的話題性,也讓大家更想知道同屬英語系國家的英國和美國在生活與文化之間的差異。

教學理念

六年級下學期使用的教科書剛好在期末時,設計為認識各個國家的節慶,例如:日本女兒節、泰國潑水節、墨西哥亡靈節和里昂光雕節等。因此對於剛開學還沒完全收心的學生來說,要將他們的注意力吸引回來,可在課堂上延伸學習節慶或習俗的由來,最後再結合國際時事與英語學習,一方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補充西方文化與節慶背景,兼具複習及學習效果,是很好的語言學習方式之一。雖然內容安排了三節認識各國文化與節慶的探索課程,但可視課程進度彈性實施。課程設計是以教科書上的四個節慶為出發點,另外再交由外師補充其他國家有趣而我們較少聽聞的節慶。課程最後結合國際時事,以吸引眾人目光的英國王室世紀婚禮,讓學生學習到同屬英語系國家的英、美兩國,在英語的書寫、發音或是用詞上的相異處,也藉此單元使學生學習尊重異國文化。

教學素材來源

  1. 康軒 Follow Me 10 教科書
  2. 自編教材 I - Culture & Festival PPT
  3. 自編教材 II - Differences Between American and British English PPT
  4. 自編教材 III - British or American English Worksheet(學習單 A、學習單 B)

學生背景分析

此次授課對象為六年級學生,對於美式節慶皆透過學年活動而有深入了解,例如:復活節、萬聖節、聖誕節、母親節及感恩節等,但都僅止於美國節慶及風俗習慣,學生缺乏認識其他國家的節慶文化。

教學策略

一、跨領域學習:英語、綜合活動、國際教育。
二、協同教學:中師進行第一節課的節慶介紹,

以及第三節課的英美大不同,配合教科書內容和教師提問,進行教學;外師則負責各國有趣節慶的延伸活動,每個節慶都有相關影片讓學生更能體會及尊重當地人民的風俗習慣。

三、差異化教學:在英美大不同的課程中,根據學生的程度,設計兩種不同的學習單,將學生區分為三大組別:A 組-使用學習單 A,參考學習單下方的 word bank,自行將正確的單字填入並完成文章。B 組-使用學習單 B,從兩個選項中,自行選出正確的單字填入並完成文章。C 組-使用學習單 B,教師個別指導並提供協助,在兩個選項中選出正確的單字,填入後完成文章。

教學活動介紹

此次節慶與文化教學活動共分為三堂課,第一節課為教科書上四個節慶的介紹;第二節課由外師補充各國有趣節慶的延伸介紹;第三節課則藉由英國王室的世紀婚禮,延伸至英、美在英語使用上的相異處。

1st Lesson

》教學時間:40 分鐘
》教學/學習目標:

  1. 能認識四個國家的國旗
  2. 能認識四個節慶:女兒節、潑水節、亡靈節、光雕節
  3. 能勇於發表其他國家的節慶
  4. 能尊重異國文化

》教學準備:康軒 Follow Me 10 教科書

》教學活動流程:

  1. 教師詢問學生是否認識哪些中、外節慶?請學生發表並分享個人經驗。
  2. 將學生異質分組為四組,每組約六人,請學生利用八分鐘的時間,共同閱讀分配到的節慶並討論出五大重點:
    a. Where is this festival coming from?
    b. Who celebrates this festival?
    c. How do people celebrate this festival?
    d. Do we have it in Taiwan?
    e. Do you like this festival? Why?
  3. 每組派一名學生上台,介紹該節慶的由來與風俗習慣。
  4. 待四組代表皆分享完畢後,教師再請所有學生閱讀另外三個節慶。
  5. 教師抽問問題,確認學生已充分了解教科書上的四個節慶。

2nd Lesson

》教學時間:40 分鐘
》教學/學習目標:

  1. 能認識其他國家的特殊節慶
  2. 能藉由 YouTube 影片介紹,了解各個節慶的風俗習慣
  3. 能認真聆聽外師授課並勇於發表意見
  4. 能尊重異國文化

》教學準備:自編教材 I - Culture & Festival PPT、投影機

》教學活動流程:

  1. 教師詢問並複習上一節課學會的四個節慶。
  2. 使用 PPT 介紹補充的八個節慶,並讓學生觀賞相關影片。
    Monkey Buffet Festival、Tinku Fist Fight Festival、Straw Bear Day、Groundhog Day、 Bean Throwing Day、Hadaka Matsuri、Night of theRadishes、Nyepi Day
  3. 介紹完八個節慶後,教師抽問有關節慶的問題,確認學生是否已吸收教學內容。

3rd Lesson

》教學時間:40 分鐘
》教學/學習目標:

  1. 能習得英式與美式對相同單字不同的發音
  2. 能習得英式與美式對相同單字不同的拼法
  3. 能理解英式與美式對相同物品不同的說法
  4. 能尊重英、美文化的不同

》教學準備:自編教材 II - Differences Between American and British English PPT、 自編教材 III-British or American English Worksheet(學習單 A、學習單 B)

》教學活動流程:

  1. 教師複習上一節課外師所教的八個節慶。
  2. 詢問學生是否聽聞年度國際時事-英國王室的世紀婚禮。
    • Have you heard about the royal wedding inBritain?
    • Where’s the bride from?
    • What’s the name of the prince?
    • What’s so special about the royal wedding?
  3. 平時上課會提到英式與美式英語的比較,請學生發表他們所知道的的差別,引起學習動機。
  4. 教 師 使 用 PPT 介 紹 主 題 “Differences Between American and British English”(分別從 Spelling、Pronunciation、Vocabulary 一一做比較)。
  5. 逐一介紹美式、英式在拼字上的差別,例如:color / colour、center / centre、practice / practise、airplane / aeroplane 等。
  6. 請學生思考並發表其他拼字不同的單字,例如:theater / theatre、neighbor / neighbour、memorize / memorise 等。
  7. 教師介紹英、美兩國在發音上的差別,例如 water、tomato、either、zebra 等。
  8. 請學生補充其他發音不同的單字,例如:adult、aunt、adidas 等。
  9. 教師介紹英、美兩國在單字上的差別,例如:autumn / fall、football / soccer、rubber / eraser、jumper / sweater、torch / flashlight、queue / line、rubbish bin / garbage can、petrol station / gas station 等。
  10. 請學生補充其他不同的單字,例如:trainers / sneakers、primary school / elementary school 等。
  11. 教師播放歌曲 “Let’s Call the Whole Thing Off”

  1. 發下學習單 A、B,進行差異化教學,請學生個別或分組完成學習單。A 組:拿到學習單 A的同學可參考學習單下方的 word bank,自行或於小組間透過討論,合作完成學習單。B 組:拿到學習單 B 的同學需在小組討論後,選出兩個選項中正確的答案,完成學習單。C 組:拿到學習單 B 但無法自行完成的同學(每班約 2 至 5 人),在教師的帶領下完成學習單。

教學省思

國小的英語教學若僅限於單字、句型或文法概念,學生容易失去學習動機與興趣,108 新課綱在國小階段重視培育學生思辨分析的素養,但傳統英語聽、說、讀、寫等語言能力的訓練,無法達成這個目標。如果教學上能結合時事,讓學習更貼近生活,教育的傳遞就更自然;另外,透過平日教學,教導學生尊重異國文化也是一門重要的課題。最後,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態不一,身為老師若能根據學生的學習成就,提供最適合的學習內容,進行差異化教學,相信每位學生對英語的熱情會隨著這份成就感而延續下去。

2024karen
talktome_610
39birthday
57STYLE
59style_610
phonicsboard
phonics
27KITE
27KITEBOOK
TKT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