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教育,  教學議題

小學生遊學,學什麼?(學校篇)

文/劉楚筠
璞真英語負責人
公立國中小雙語課程共備講師

之前為大家介紹了小學生遊學的生活概況、可能遇到的突發事件、所得到的豐碩成長經驗,這次我們來看看孩子在遊學過程中的「學校」生活裡,有些什麼收穫吧!

小學生的遊學型態

(一)進入當地學生的課堂,和當地學生一起學,寄宿家庭住宿。

這種遊學團通常是相當客製化的。首先,參加的台灣學生英文要夠好,且必須是在台灣的寒暑假期間,要前往的國家仍在學期中才有可能實行,因此採 semester 制的學校便無法配合。真正希望孩子學到英文以及體驗國外學校生活的父母,或未來有留學想法的學生,便會覺得這樣的遊學型態才能貼近當地生活,也認為這樣獲得的成果較為豐碩。但一般來講,這種遊學團因為語言門檻較高,也需要孩子抱持願意在寒暑假繼續上課的心理準備,所以較難吸引學生的青睞,因而有一定的成團難度。

(二)參加語言學校的 ESL 課程,搭配觀光行程,住宿舍或寄宿家庭。

對於一般孩子而言,寒暑假就是要玩的呀!所以大部分孩子會比較喜歡這類的遊學團。在經過分級後,與其他非英語系國家的學生一起上英文課,輕鬆沒負擔,又能去玩樂、買紀念品。住宿舍的話,每天都可以和台灣同學聊天,大幅減少想家的機會,還能嘗試獨立自主,真是大解放啊。費用方面,美國團收費上總是最高的,因為美國語言學校的學費本來就比加拿大、歐洲、紐澳,高了那麼一些些。

▲ 台灣學生的到訪受到當地學校的重視。

上下課的作息時間

上述兩種遊學型態對孩子來說,各有不同的收穫。跟著英語系國家的學生一起上下課,對台灣學生而言相當有新鮮感,但同時也很有挑戰性。首先,上下課的時間就大不相同。在台灣,每上四十分鐘就有十分鐘左右的下課時間,但不管在澳洲或英國,一節課常常就是一個半小時,而休息時間則相對地比較長,可達半小時。這對習慣上課四十分鐘就下課十分鐘的台灣小朋友來說,如果沒有強大的專注力支撐,一開始真的不太能適應。不過,因為三點前就放學了,玩樂的時間因而變多,所以幾天之後孩子漸漸也就適應了漫長的課堂時間。

▲ 台灣學生參加澳洲小學的朝會。

豐富的課堂內容

將台灣學生打散入班後與當地學生同步學習的這種遊學型態,因為完全按照學校的課表上課,所以學生們很快便發現自己對於和當地國家密切相關的「歷史科」很陌生,但對於「數學科」卻很在行!孩子們會笑著跟我說,他們老早就用心算把答案算出來了,老師還在用計算機算答案。

不管是哪一種遊學型態,遊學公司多半都會再另外幫孩子安排 ESL 課程。ESL 師資通常都很不錯,也會編排能認識當地文化的課程,讓台灣學生更了解自己遊學的國家。以澳洲的 ESL 老師為例,他會介紹一種鹹鹹的麵包塗醬,叫做 Vegemite,這是澳洲家庭裡的常備早餐塗醬,老師還會帶來讓同學們一同品嚐。而澳洲的各種有袋類動物,更是 ESL 老師不會錯過的重點主題,課程內容十分具有在地特色。另一方面,英國的 ESL 老師也有很多能介紹給台灣學生的課程內容,例如:倫敦的地形、歷史、主要河流名稱、英國錢幣等。

ESL 課程方面,如果是安排整個台灣團的學生一起上,沒有另外分級的話,英語程度較高(通常也是年級較高)的孩子容易覺得無聊,然而經過程度分級後,即使年齡異質,孩子往往會比較滿意。值得注意的是,授課老師的態度一點也不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被分到基礎班就代表能力差,反而透過更活潑有趣的活動(通常程度高的班級會有較多的寫作課,而程度基礎的班級則有較多的口說課),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無比樂趣。在語言學校上 ESL 課程,還會遇到其他來自非英語系國家的同學,雖然因為口音殊異,台灣孩子需要一點時間適應,不過孩子們的耳朵很靈敏,適應得很快,不管是西班牙口音、法國口音,可是都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自動發展出「口音解碼系統」,這樣的能力連大人都自嘆弗如呢!

不同的教師文化

在外國的課堂中,孩子們會驚訝地發現,怎麼在台灣常因愛講話而被老師唸叨的同學,到了 ESL課堂上反而受到大家的歡迎?當大家害羞得不敢發表意見的時候,敢秀敢言的同學倒成了課堂上最佳的潤滑劑。外國的老師很願意傾聽,也容易接納不同國家學生的多元化觀點。

有一次,一位台灣學生因為在班上不斷發出小聲音、表現躁動,情緒似乎不太穩定,於是老師請語言學校的主任陪同與我會談。老師說:「這樣的孩子,我見過很多,如果有信任的大人在身旁,會比較有安全感,也會表現穩定。希望您能來課堂上陪他幾次。」外國老師看待事情的角度讓我很訝異,因為老師並不是要我去「壓」這位學生,而是希望我能陪伴他。經過我的陪伴之後,果然孩子的狀況好了很多,後來我私下了解,發現原來影響他情緒的原因是,同班的台灣學生老嘲笑他課堂上的回答很 “silly”。

這讓我不禁想到,如果當初是以「維持秩序」的角度去「監視」他,看他是不是專心上課,那麼這孩子內在的不安,是不是就無法獲得安撫呢?最後,那名學生的狀況平穩後,在課堂上回答了很多問題,課程結束之後還得到任課老師頒發的模範學生獎項呢!

充實的學校活動

除了常規課程以外,跟著外國學校班級一起上課的同學,還會遇到「運動會」這類大型活動。有一次筆者帶的澳洲遊學團學生,因為碰上運動會,所以有機會見識到全校學生組隊競技,各隊的啦啦隊伍將臉塗得花花綠綠,還有隊呼和隊舞,都讓台灣學生感到十分驚奇。運動會開放所有學生自由報名參加,所以台灣同學也能參與。運動會中,可以看到外國的家長們帶著露營椅,坐在操場周邊野餐及觀賽,好不愜意。這樣自由的氣息與偌大的草坪,讓台灣學生們都忍不住在草地上盡情奔跑、盡興玩了起來!

▲ 運動會中啦啦隊的練習實況。

有的學校很貼心,還會預先安排校園導覽,接著再安排學伴,讓進班學習的台灣學生不會覺得孤單。學伴也會帶著台灣同學去逛逛福利社,畢竟福利社永遠是孩子們最好奇、也最感興趣的學校場所。同學們也觀察到當地學生,在走去專科教室時,即使沒有老師的帶領也依然魚貫前進,非常安靜、友善,充滿平靜的氛圍。因此,孩子在學校裡的生活並無太大波折,而且能時時刻刻睜大雙眼,用心比較台灣學校與外國學校的異同。

▲ 當地學校會安排學伴給台灣學生。

從以上的內容,應該可以了解到台灣孩子在遊學時,校園學習方面比較沒有適應上的問題,主要的挑戰來自於日常生活方面的人際相處,像是無法適應寄宿家庭,或難以和生活習慣不同的室友磨合。父母應要能理解孩子在生活上,已是面臨處處要重新學習新規則、適應新環境,因此盡量不要對孩子在國外掉東西這件事,給予過多的苛責。如此一來,孩子多半都能在豐富的活動與隨團老師的協助下,擁有一段快樂的遊學回憶,並帶回滿滿的有形與無形的收穫喔!

ai
reading
classroom
title_m
talktome_610
phonics
27KITE
27KITEBOOK
TKT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在〈小學生遊學,學什麼?(學校篇)〉中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