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大人小孩都愛上英文的親子共學
文/劉楚筠 Tina
資深國小英語教師
文山教育基金會活動部主任
暑假到了,孩子們的英文課程是進入暫時停止,還是夏令營模式呢?隨著家長們越來越重視孩子們的英文學習,不僅孩子們開始學英文的年齡越來越下修,也有越來越多爸爸媽媽願意「以身作則」,投入親子共學的行列。而暑假便是個大好機會,可以把爸爸媽媽帶進英語學習的場域,讓大人小孩一起學,一起同樂喔!
親子共學中較常見的,包括親子遊學團、親子英語節慶活動、以及親子繪本共讀。親子遊學團目前還是小眾市場,通常是給年紀小但英文能力不錯的孩子。孩子到語言學校上課,媽媽們則選其他主題的課程或一起去城市遊覽,等孩子下課後一起在寄宿家庭用餐。雖然沒有非常直接共通的學習體驗,但換了個國家短期生活,親子之間有新鮮事可分享,父母放心,孩子也安心。親子英語節慶活動中最常見的,大概就是母親節或是萬聖節走秀囉!不過這類型的活動,實際上讓親子都接觸到英語的機會不多,主要是讓孩子連結英語和家庭的親密感,提升孩子的學習興趣與動機。真正可以讓親子共學的最佳媒介,當推親子繪本共讀以及之後的延伸手作活動。不管是親子英語節慶活動或親子繪本共讀,要帶領家長一起進行活動,對很多老師來說可能是陌生的,但是我認為它們非常值得一試!
觀察親子互動可幫助老師更了解孩子
舉例來說,美勞課時如果孩子不想照著老師給的範例做,而是想創作自己發想的作品,家長是微笑尊重還是緊張不安?孩子讀故事時唸錯字詞,家長是耐心等待孩子再多讀幾頁後自行發現錯誤,還是立刻指正?作為一個願意花時間因材施教的老師,多些了解才能多一些創意。我曾觀察過一個很怕學習單上有錯誤答案的學生,她總是在我們訂正時偷偷把錯誤答案擦掉,再補上正確的答案。因為不是考試,我希望孩子們用不同顏色的筆對答案,會比較清楚自己錯在哪裡。我在一次親子活動中,看到家長與她的互動,便了解孩子為什麼會那麼怕「錯」了,因此對於這位學生,我不會在筆的顏色上堅持,但私下會跟她說:「老師了解你為什麼希望讓家裡看到正確的答案,你上課時很認真的對答案,老師都看到了。」藉此增強她努力的特質,也理解她的為難,便能讓孩子願意再付出更多。
親子關係緊密能提高學習英文的動機
爸爸媽媽為了孩子的未來競爭力而投資在英文學習上,但這份投資能不能獲得回報,親子的觀感同樣重要。當英文學習只是孩子的事時,「上英文課」減少了親子相處的時間,「複習與寫英文功課」又可能成為親子衝突的來源。這樣的情形下,孩子對學英文不容易產生很高的動機。親子英語活動可以讓親子之間有共同的話題,孩子也會想要表現得更好,在有愛又療癒的繪本共讀、美勞手作活動中,英語活動可以是美好的親子共同回憶!我曾經在耶誕前夕帶過 Raymond Briggs 的 The Snowman 繪本活動,並讓親子一起用襪子與白米做雪人,以及用雷根糖與牙籤幫雪人蓋房子。除了閱讀故事的過程中進行一問一答,讓家長了解孩子的英語理解力與表達力,並給予家長實用資訊(告訴爸爸媽媽可以陪著孩子去看續集,以喜劇結尾的 The Snowman and the Snowdog),也讓平日忙碌的家長在手作活動中看見孩子的想像力。家長們通常都很尊重孩子的決定,也能欣賞孩子的創意,且由於活動設計(例如將白米倒入襪子裡)需要兩人合作,因此父母的陪伴變成必要的幫助,而不會覺得是監控。
親子共學懂英文的「難」、孩子的「棒」
爸爸媽媽忙於工作,即使具備英文底子,也不見得了解現在孩子們的英語學習方式。老師在引導親子英語活動時,可以結合平日所教,讓孩子也能「露一手」給爸爸媽媽看。舉例來說,我自己的觀察是,家長對於某些子音和母音的發音,以及句子音調的掌握,其實沒有孩子準,因此讚美孩子的發音與音調,也順便教家長正確的發音與音調,是一個讓爸爸媽媽懂得英文的「難」的方法。否則孩子的文法、拼背單字,都是很容易讓家長挑錯的部分,孩子要從何發展自己對英文的自信呢?
這裡提供各位老師幾個帶領英文親子活動的原則,可作為參考:
1. 親子別成了彼此的競爭對手
活動之前請務必提醒家長,共學不是跟孩子一較高下,展示自己有多厲害(反而要隱藏自己的厲害),而是讓孩子「贏」!不只「贏」得有成就感,更「贏」得甜蜜的陪伴。當孩子感到開心,大腦會分泌多巴胺,因此當英文活動跟多巴胺產生了連結,英語學習自然就無往不利呀!
2. 老師多多讚美孩子準沒錯
不管平時多調皮的孩子,都希望在父母面前有最好的表現,所以老師的任務就是「找亮點」!如果孩子太興奮而坐不住,就換個節奏、帶點遊戲,讓孩子的「動」成為亮點。可以請孩子幫忙去拿東西,甚至設計橋段讓孩子起身去抱抱自己的爸爸媽媽,讓這些「動」成為活動中自然且快樂的韻律。事實上,只要老師在帶活動時,不要對「維持秩序」太過緊張,這些活潑的孩子常會是讓氣氛活絡、活動成功的功臣呢!
3. 任務與指導語難易穿插
我自己的調配上大約是 70% 簡單,30% 稍難,不要讓孩子(或家長)出醜,但也不要讓程度較高的孩子(或家長)覺得無聊。因為老師並不了解父母的英文程度,因此以孩子為主體即可。另外,如果看到大人露出無聊的神情,也別洩氣喔。根據我的經驗,大人的「面無表情」跟孩子的「面無表情」,所代表的含意常常是天差地別。因為孩子會把真性情全然展現在老師眼前,老師可以憑藉孩子的神情做出精準的回饋,而大人則不然。大人的「無表情」或「皺眉頭」可能有很多原因,所以老師們不必被影響,只要專注在孩子身上就好。
4. 製造親子能親密互動的機會
年紀小的孩子會很喜歡主動對父母示愛、示好。擁抱、親親臉,都是孩子很喜歡的活動。但是如果孩子超過中年級,因為成長階段的關係,他們對於在人前展示跟父母的親密,可能會有些彆扭。而家長對孩子的要求與期待,也隨著孩子年紀漸長而升高,導致親密度下降,所以不妨設計一些父母主動對孩子示愛的活動,例如讓爸爸媽媽為孩子按摩、搥背,孩子會感到很溫暖,心也會變得柔軟喔。
5. 大人比小孩更需要鼓勵
雖然說老師要提醒家長不要跟孩子一爭高下,但是心裡一定要記得「大人比孩子更需要肯定與鼓勵」。不要強迫爸爸媽媽說英語,畢竟在他們成長的年代,教學與評量方式的侷限讓英文成為大人心中的痛。但是如果他們自願回答或參與,一定要大大稱讚父母的勇氣與參與度(不是英文程度),這是孩子學習路上最好的模範!如果有準備小禮物,給大人的禮物可以是給小孩的兩倍。一來代表老師對家長的大大肯定,二來是大人回頭後一定會把禮物分給小孩。如果只有一個小孩,就親子各一份;如果有兩個小孩,手足之間也不會吵架。三來則是大人被讚美了,就會自然的把讚美也用在小孩身上。
很多大人都希望孩子把英文學好,不要像他們一樣抱著遺憾。老師如果可以讓爸爸媽媽都知道:「學英文,不嫌晚!學英文,不必怕!」相信一定可以營造出一個讓大人小孩都愛上英文的親子共學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