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的班級經營
文/黃毓芬
桃園市英語教育資源中心教學顧問
桃園市文昌國中資深英語教師
班級經營是導師的事?
身為國中英語科任老師,需要擔心班級經營嗎?事實是,在科任班級教學時,教師班級經營的能力必須比在導師班時還強,因為跟學生相處的時間不多,對學生的背景也所知有限,因此,在情感基礎不如導師的情況下,反而更需要有策略的經營各個班級,才能讓教學事半功倍。
有效的班級經營,加倍的教學成效
在設計有效的班級經營策略,幫助您事半功倍、提升教學效果的同時,我們必須先對大腦的學習模式有粗淺的認識(推薦書籍:《學生為什麼不喜歡上學?》,作者:Daniel T. Willingham, 譯者:謝儀霏)
1. 大腦是懶惰的:一次能記住的單位容量只有 4 個項目左右。
2. 大腦是好奇的:對於無法勾起好奇心的知識內容,容易感到無聊。
3. 大腦是快篩劑:不常用或不重要的知識,大腦就會自動消除。
有了這些基本的認識,就可以了解怎樣的班級經營策略,才能夠幫助教學效能提升。
我的班級經營小技巧
善用課本第一頁
釘上新生班規小字條和獎勵卡。孩子從小學進入國中,突然從一位幾乎包班制的導師,到一天可能見到七、八位不同老師的學習樣態,因此我對學生從不會有過高的期許,要求學生一一記住所有老師的規定與評分方式,是不切實際的。
黃金課前 300 秒
事先規劃以排為單位的導讀值日排。每節課進入正式課程前的 5 分鐘,由英文小老師指定課本頁次,導讀值日排帶唸課文,其餘學生跟著朗讀。每節課換一排值日生,學生能清楚知道何時輪到自己,可以事前準備。
課前以導讀值日排來帶唸課文,而非由小老師帶領,好處至少有 4 點:
1. 團結力量大,學生有安全感。
2. 減輕小老師獨自面對所有同學的壓力。
3. 老師走進教室時,學生已經就定位,發出朗朗讀書聲。
4. 學生聽覺敏察度能有所提升,也不會畏懼開口說英文。
但必須提醒老師們的是,這個策略必須從七年級開始做起,持之以恆的話,成效非常驚人。
3 個英文小老師
選出一個作業收發員、一個考試規劃員、一個獎勵執行員,成績登記及獎勵核發皆各自負責,互不干擾。
45 分鐘時間規劃
考量現今學生注意力短暫的狀態 (short attention span),須注意教學流程的設計,應讓學生在不同的任務中轉換 (multiple tasks),以持續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例如講述(引導提問)、討論、讀寫(整理歸納)、發表、講述(歸納總結);全班、小組、個人活動之間的交替使用,都是規劃時必須一併考量進去的元素。
分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常常有老師會詢問差異化班級如何操作?在當前每個班學生程度差異極大的情況下,分組合作學習確實會是一個不錯的解方。尤其現在有了數位工具的協助,分組差異化學習變得更加容易操作。但不可否認的是,如何分組是合作學習非常關鍵的技巧,要謹記的是成績優劣與否,絕對不是唯一、也不會是第一考量。
階段性的補考制度
我每天只考 5 個單字,每個學生及格的標準,則源自於自我的期許。由學生自訂自己單字小考的標準,未達標準就得補考,當然標準是要老師也能接受的,如果差異太大,我還是會跟學生討論協商(老師之後可以視情況調整,皆以 10 分為區間),每個學生都有 3 次補考的機會:
1. 不及格時先找自己組的小組長 → 2. 找小老師(不同天找的小老師不同,如此可不加重小老師的負擔)→ 3. 找老師(我通常一周結算一次,請小老師給我 final call list)。
小組長或小老師都可以指定自己協助補考的服務時間,提供多次機會給需要的學生,加上每天都要考 5 個單字的情況下,學生會了解到「拖延」的後果就是直接面對老師,相信多數學生會盡力避免這種狀況。
制度的考量不外乎人性,要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
多工其實會傷腦
如果班上只有一位小老師,要負責收發作業、安排考試、登記成績、幫忙補考登記、獎勵核銷等,加上我每堂課都有小考,也會有少量的學習單內容要完成,這些瑣碎的事情,一位學生要能夠全部做到位,原本就是非常具挑戰性的一件事,學生做得好是我們的福氣、做不好是正常的。
所以將小老師的任務,用工作性質來分工很合理,每位小老師都能夠獨立做好自己負責的工作,學生也會獲得成就感。因此我班上的英文小老師向來都是熱門職務,當然我在期末時會用心準備小禮物給他們,也是一個很大的誘因。
相信每個孩子都是有能力做事的
選出 3 位英文小老師是我們預設的理想情況,但此時問題來了:給學生額外的任務可能讓班級導師不開心,一個班也很難有那麼多可以當幹部的學生名單,怎麼辦?站在導師的立場,我完全能理解,所以我的策略就是,從還沒當幹部的學生名單當中來挑出適當的人選即可。
學生會做不來是因為工作量過大、工作內容繁複,在我極精細分工之後,每個學生都可以做得不錯。而且這些任務不需要英文頂尖,只需要基本的英文能力,以及一顆願意學習如何做好事情的心就夠了。
結語
國中的班級經營其實非常瑣碎,它是日積月累試著用學生的角度看事情,帶著實驗的精神,不斷的觀察 → 嘗試 → 修正 → 再嘗試 → 再觀察,是這樣一個循環的過程。帶著好奇與探究的心,在設計班級經營策略的同時,考驗的是教師對每一屆學生的理解,以及教師自己的反思能力。下一期會訊中我會討論如何運用數位工具來更有效率地幫助班級經營,並落實以上所提到的各種班級經營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