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教學的實踐(一):從教材與教案的需求談起
文/林子斌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兼師資培育學院院長
在說明雙語教育常見的迷思後,本期將主題放在雙語學科教師常問的一個問題:沒有雙語學科教材,那雙語學科教師該如何進行教學? 這是筆者在分享時,常被提問的問題,也是各式與雙語教學相關會議中,經常出現的問題。以下將分為幾點論述,由「雙語教學的本質」到「現有教材存在的問題」談起。
「雙語教學」不是一個領域或科目
首先要釐清的重點在於,雙語學科教學與國語、英語及本土語教學不同,後三者都屬於 108 課綱中的語文領域,是該領域下的三個科目,所以分別有各自的領綱。「雙語教學」並不是一個領域或科目,而是以「融入」的原則在不同的學科領域進行雙語環境的建置,所以雙語教學並沒有領綱,也不會有相對應的知識體系與領綱之學習內容及學習表現。
當前臺灣國中小主要操作雙語學科教學之領域為健體、藝術、綜合與科技領域,這些領域的教學在未推動雙語之前就已非高度仰賴教科書,有些教師也會自編教材。而雙語融入之後,並未影響這四個領域的學科知識體系,同時現行之各領域、科目教科書皆是以 108 課綱為依據,教材內容都還在進行微調,因此編纂新雙語教材的需求並不高。
現有教材之解析與其可能的影響
其次,部分縣市教育局處嘗試產出雙語教材,例如:臺北市教育局曾編纂 CLIL 雙語教材註 1,但是使用率卻很低。其中的原因之一是因其教材係以全英文撰寫(少部分教材內容為中英夾雜註 2)。另外,為符應其所宣稱的 CLIL 教學取向,放入大量英語字彙與句型練習,讓學科課程直接英語教學化,稀釋掉學科教學的本質。
以小學四年級上學期的體育雙語教材為例,第一單元教授「扯鈴」,而小學四年級的學童需要先知道 diabolo、cicada 等少見之單字,其中 cicada 在扯鈴中的意涵與一般日常英語使用中的「蟬」是不同的,教材中使用這個字,應是代表扯鈴會發出類似蟬鳴叫的聲音。然而,cicada 這個字的原意是指「蟬」,蟬鳴則有其他的英語表示方法,例如: cicada calls 或者是 cicada chirps,但是這些都增加了教學上的難度。而在同一份教材第七頁更出現「Different variations you can try!」的句子,這些教材的內容對體育教師而言,都有一定的難度,更何況是給國小四年級的學生使用。
另一個例子是國中七年級的生活科技雙語教材。在第一單元第一句話中就出現 constantly 這樣的字彙註 3,許多七年級的學生應該不懂這個字的意思,這就是沒有掌握雙語融入學科的基本精神之一:對學生英語的準備度缺乏理解。再者,在搭配教材的說明中,雖然都強調採用 CLIL 的 4C (content, cognition,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e) 註 4,但是基本上在這些教材中很少看到文化或跨文化的成分,舉「扯鈴」該單元的教師手冊為例,在文化部分,其呈現的是「正向思考」、「與家人互動」;另一個生活科技的教師手冊中則是將文化向度翻譯成「情境脈絡/學習遷移」。雖然正如澳洲墨爾本大學的 CLIL 師資培育研究室(the CLIL Teacher Education Lab, Melbourne University) 註 5 提到的,CLIL 教學法中的文化向度從一開始就缺乏清楚界定,因此也造成眾說紛紜的現狀。即便如此,同一個系列的教師手冊呈現之內容與 CLIL 基本原則中的文化向度,仍存在明顯差距,並不符合其原則。
這類型的教材對現場雙語學科教師的「誤導性」遠高於「實用性」,因為教材是全英語編寫,教師手冊內容雖是雙語版本,但並未說明哪些字彙與句型是學生所不熟悉的,僅單純列出句型讓授課教師使用。每個單元的字彙與句型複雜程度各異,不同領域、科目的編寫方式也不完全相同。當然,此處並非苛責投入雙語教材製作的學科輔導團教師與協助的英語教師們,而是想指出有系統性的教材編纂是一項龐大的工程,需要奠基在正確的理念理解上、不同學科領域團隊良好且有效率之溝通上。
正如塗宥騏與陳麗華 (2014) 對教科書審查規準的討論中提到,審查委員多著重在教材內容正確性與文句易懂及流暢度,並期待能提升學習者高層次思考之能力。同時,在雙語教育推動的初期,教師們對雙語教學的理念尚未具備清楚理解之時,是否有迫切產出雙語學科教材的需求?這是在推動學校雙語教育時,決定各項配套作為優先順序前,必須認真思考的。
有助於雙語教學現場的作為:提供以108 課綱內容為基礎之學科雙語教案
正如諸多進行雙語教育研究的學者 (如:王力億、林子斌,2021;林子斌、黃家凱,2022)所提到的,在臺灣仍處於嬰兒期的雙語教育推動現況下,師資的培育與養成應該是首要之務。在沒有足夠數量與品質的雙語學科教師前提下,國中小與高中的雙語教育推動是緣木求魚。然而,現場操作雙語學科教學的教師們仍是有蒐集相關資源之需求,也因此教育部國民與學前教育署(後稱國教署)在國民中小學課程與教學資源整合平台上,成立了雙語學科教育之教案範例專區註 6,所有雙語學科教案皆是在 108 課綱架構下,經過現場雙語學科教師、雙語專家與英語教師檢視過,是符合臺灣教學情境之教案範例,提供給有意願嘗試雙語學科教學的教師作為參考。此外,筆者與陳貴馨管理師、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洪月女與陳怡安教授,皆有主編出版相關教案集,提供給第一線教師參考。
結語
國教署在 2024 年 3 月 13 日的說明會中,將臺灣國中小的雙語教學理想樣態進行定義之後,紛擾近五年的國中小雙語教學現場,未來會朝向這個共同語言的基礎上邁進。而教材的編寫是龐大工程,在沒有領綱及相關的學習內容與學習表現的現狀下,推動雙語教材的產製並非首要之務。本文建議應該以符合各領域領綱的雙語學科教案為主,提供給現場教師相關的資源。
補充資料:
註 1:臺北市自編 CLIL 雙語補充教材:https://sites.google.com/view/tp-clil。
註 2:科技領域的資訊科技 7 上教材,學生課本第 6 頁出現:「Hey Tina! Do you know how to get to 三創園區?」這種句子。其實,三創園區的英文名稱是「Syntrend Creative Park」,應該給學生完整的英語句子輸入,若依照沃土模式的原則,應該呈現「Hey, Tina! Do you know how to get to the Syntrend Creative Park ( 三創園區 ) ?」。
註 3: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m3SFTMmc33eSPuqhCRGScONmVmlqdOcd/view。
註 4: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NzN1_GD2abFIpVTOvP6ougWzPSNDT_AR/view。
註 5:相關資訊可參考:https://clil.education.unimelb.edu.au/research/pedagogy-for-culture-incontent-and-language-integrated-learning/。
註 6:相關資源請參閱:https://cirn.moe.edu.tw/WebFile/index.aspx?sid=1205&mid=14544
參考文獻:
塗宥騏、陳麗華 (2014)。教科書審定委員對教科書設計的關注焦點探討:以國小中年級社會學習領域為例。教育研究集刊,60 (1),115-163。
王力億、林子斌 (2021)。雙語教育推動的第一步:雙語學科教師培訓與增能的建議。載於財團法人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主編,臺灣的雙語教育:挑戰與對策(頁 375-394)。財團法人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
林子斌、黃家凱 (2022)。臺灣雙語師資培育課程之現況與發展:以三所師範大學職前雙語學分課程為例。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雙語教育與師資培育 (頁 107-129)。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