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證照的重要性─托福篇
文/杜哲宏
University of Warwick 碩士生
補教機構班主任
在這一期的文章裡,筆者將與大家分享最為人所熟悉的英語証照――托福 (TOEFL)。
何謂英文能力?
在正式進入介紹托福之前,有必要先釐清所謂的英文能力是什麼?因為只有先把這個問題搞清楚,老師們才不會平白走許多冤枉路,到最後才發現或許托福並不是適合自己的證照。(那張紙也是很貴的!)近年來在英語教學 (ELT) 的研究領域中,已經發展出所謂了 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的概念。簡單來說,就是針對學習者的個別需求,及其使用英語的場合及目的,進而規劃深入的學習。舉個例子會讓大家更了解。試問一位在英國大學念碩士的英語學習者,和一位在外商公司的經理,這兩位學習者使用英語的需求與場合,是否會有很大的不同?由此看來,並非每個人都能有無限的資源(時間以及金錢)把所有領域的語言,學習熟練,就連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士也不能。這道理並不難懂,正在閱讀此篇文章的你們,應該大都是以中文為母語的使用者,但是大家想想,你能流利地用中文寫財務報告?或是發表中文語言學碩士論文?應該很多人搖頭否定。因為這些技能已牽扯到專業領域的知識,不再只是單純語言的範圍。因此,如果老師們的教學對象是以工作就業方面的技職路線為主,那麼可以優先考慮多益 TOEIC 的考試。如果你的學生大部分想要念大學、研究所,甚至是博士,那麼就要考慮學術英文的英文認證,例如全民英檢(要初級以上的程度,初級還不能稱上學術英文)以及 TOEFL,或是雅思的學術組,大家可不要搭錯車了。也請好好分析學生的需求,不要折磨你的學生一定要有學術英文的訓練, 因為他們或許不需要。有關英語學習藍圖規劃這方面,若大家有興趣,之後再專文與大家分享。
托福的主題性
回到這期的正題,托福的題型設計是以要前往英語國家的大學或研究生的需求而設計,因此偏向所謂的學術英文。以聽力來說,對話方面幾乎都是針對在求學時會遇到的情境取材。例如討論如何寫報告,或是學生證掉了如何處理,除了對話,其他就是大學教授的授課內容 (lectures)。所以並不會考出餐廳點餐,或是如何租車這種一般生活上會遇到的日常會話。再以閱讀為例,考試內容有可能是研究歷史、科學、藝術、生物方面的文章,也絕對不會出現如介紹旅遊景點,或是電子產品的操作手冊這樣的文章。另外,文章的題目設計,也比較重視學術英文所需的能力,例如:推理、比較、分析等高階的認知能力。讀到這裡,你也許會聯想到為何有些學生,明明單字量也夠,卻總是在中級或中高級閱讀考得不理想。而有些第一第二志願學校的高中生或國中生,雖然單字量不見得夠,卻可以低分一次通過,原因有可能是前者的高階認知技能較不如後者靈活。因此,高階認知技巧的訓練,對於大大小小的考試來說,是相當實用且必備的能力。
新托福的不同
另外,新一代的線上托福考試 (IBT) 最著重的,就是測驗考生聽說讀寫四個技能的整合能力 (integration)。例如在考口說的時候,先讓考生看一篇系上的公告(這是閱讀能力),再聽一段大學生在討論這篇公告的對話(這是聽力能力),接著再讓考生說出個人的看法(這是口說能力)。雖然這考題是出現在口說的部分,但是如果你閱讀能力或是聽力無法順利擷取重要資訊,即便口條很溜,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但這樣的考題是以後檢定的趨勢,台灣的全民英檢應該也會慢慢地朝這方向發展(高級的考法已經有類似如此的整合式考法)。因此,這也是為什麼我在師訓中會一直強調,老師們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用聽說讀寫整合的教學法,因為如果現在不這樣教,等到以後學生們應考時,就會跟一般考生在考托福的狀況一樣:很—難—考,為何很難考?所謂「欲知過去因,今日受者是」。想想是不是因為以前求學時的老師們,沒有幫忙做整合能力的訓練呢?這是個值得大家思考的問題。當英文在時代潮流下,逐漸成為全球知識份子的通用語言,老師們應該協助學生擁有應變的能力,當然,學生們也得自己有所自覺,要積極朝向聽說讀寫整合能力發展才是!
整合能力的加強
接著我們來討論,萬一大家之前在學習上沒有這樣的概念,現在身為人師的你,想要自我提升英語能力,或是協助提升學生的能力,該怎麼做 ?首先,你先要知道自己缺乏的東西是什麼。其實,托福的考題可以幫我們診斷了解,自己在聽說讀寫或是整合能力的部分,哪裡比較不足。建議大家可以先從 ETS 所出版的全真考題做起(比正式考試便宜許多),先了解自己弱點在哪裡,再針對自己不足的部分去做加強。
至於托福這張成績單,對考生最大的用處,還是在於能夠申請學校出國唸書,證明自己的語言能力符合申請學校所設的門檻。但是對老師而言,則是對家長、學生以及僱主展現自己英文能力的一個工具。
註:在教育部所頒布的英語能力對照表裡, 也列出了托福與全民英檢的對照。
封面圖片來源:https://www.freep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