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教育,  教學實務,  聽說讀寫

色彩繽紛的多元族群世界 The Colors of Us

文/吳敏蘭
美國哈佛大學雙語教育碩士
台北凱斯教育機構教務長

小時候和家人從地球的南端住到地球的北端,不論在紐西蘭、泰國、韓國、台灣或瑞典,我結交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好朋友,除了居住國的朋友,我的朋友還有孟加拉人、肯亞人、秘魯人、波蘭人、北韓人、南韓人、日本人、印度人、西班牙人、挪威人等等。每個人來自不同的國家,橫跨幾大洲,大家彼此學習,互相觀察,認識對方的文化,驚訝於習俗的不同,也驚喜於習慣的相似之處。印象中,朋友之間總是互相羨慕――大家羨慕波蘭的朋友頭髮蓬鬆、編起辮子漂亮,盤起來更像清秀佳人般浪漫;而波蘭的朋友卻羨慕亞洲人有又亮又直、烏黑亮麗的頭髮。大家羨慕彼此的美好,也一起討論彼此的困擾,英國女孩分享如何化妝蓋住自己的雀斑、印度女孩分享如何用椰子油保養自己的頭髮,就像 The Cheltenham Elementary School Kindergartners 小朋友們所寫的書 We Are All Alike… We Are All Different… 中所呈現的,大家共同生活,享受著相同的美好,尊重彼此的差異,更擁抱大家所代表的多元性 (celebrating the diversity)。

多年來我收集了各種介紹族群融合的繪本,大多是分享這樣的概念,希望孩子們能跨越文化界限,不論膚色、國籍與宗教,學習尊重、包容、欣賞不同的族群。自己在辦學過程中,也儘量安排跨校的活動交流,希望讓孩子們有更多的機會與外國孩子互動。活動過程中也儘量將孩子配對,讓孩子們有機會近距離相處。記得多年前有一次,學校有位六歲小女生和一位外僑學校的非裔孩子一組,兩人要牽手的那一剎那,小女生卻突然收手,遲遲不肯牽起來。我悄悄地問她,才知道她覺得對方的膚色深,不敢和他握手。記得那時,我馬上想到自己十七歲單飛美國時,從紐約飛 Albany 路上的經驗。當時是我第一次赴美,緊張的我在不停轉機的過程中隨時保持警覺。就在剛入座機位的同時,我隔壁座的旅客出現了,是一位退休的非裔美國軍官。又高又壯、皮膚黝黑的他一看到我,就說 “Don’t worry. I won’t bite.” 當下讓我很不好意思。一路上想著,是不是我有面露害怕的神色,或是有不禮貌的舉動?雖然後來我們有聊天,但我一直為沒有向他解釋我並不怕他而耿耿於懷。因為,小時候的我不喜歡白人不經意地笑亞洲人小眼睛的不友善舉動,當然也不希望自己給別人不好的感受。而從小就能擁有這麼多膚色的朋友,對我來說是件值得自豪的事。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中,我翻到了 The Colors of Us 這本繪本,不禁拍案叫絕。因為書中不只是談這個世界的多元,還很正向地讓我了解,身為老師、家長,我可以用更不一樣的方法去形容各種膚色的美好呢!這是一本充滿愛的繪本,書一翻開,就看到大大小小、不同膚色張開的手,好像是在招手、邀請你來和他們握握手,非常的溫馨而友善。

作者 Karen Katz 在一開始就表示要將此書獻給全世界所有的小孩和她的女兒――也就是本書的主角 Lena。The Colors of Us 的故事從小女生 Lena 的角度來述說,七歲的她自信滿滿的說:「媽媽說我的膚色就像肉桂的顏色一樣,讓她想把我一口吞下去。」而身為藝術家的媽媽,每天都在玩不同顏色顏料的調配,在她的工作室中,光是咖啡色系的顏料名稱就有 umber, tan, cocoa, sand, toast, ochre, chocolate, sienna, brown 等等。Lena 的媽媽說:「紅色、黃色、黑色和一點白色就可以調配出 Lena 的膚色了。」但是 Lena 問媽媽:「咖啡色不就是咖啡色嗎?」於是媽媽帶領 Lena 到左鄰右舍去繞了一圈,細心的引導 Lena 觀察,看看周遭生活中的好朋友們的膚色有多麼的特別。在遊樂場玩的 Sonia 皮膚是淡淡的黃褐色,Lena 說就像香濃的花生醬 (creamy peanut butter) 一樣!好朋友 Isabella 的膚色是像巧克力 (chocolate) 的咖啡色,Lucy 有桃子般的膚色,亞洲友人 Jo-Jin 則是蜂蜜般的膚色,而同樣黑髮的 cousin Kyle 則有著較紅的褐色膚色,就像秋天的落葉一樣!

當我第一次翻閱這本繪本的時候,嘴角不禁上揚微笑了起來,讓孩子從周遭的生活圈去認識與觀察人,是多麼好的親子教育!而看到 Lena 如此精彩地形容不同的膚色,更是忍不住會心一笑!因為映入眼簾的不只是作者 Karen 溫暖充滿童趣的畫風,以及填滿整頁畫面的飽滿色澤,讀者更能透過 Lena 對人的形容詞,感受到食物的香味飄在空中,不管是熱可可、披薩、蜂蜜,都讓人留下「齒頰留香」的深刻印象。於是在看完故事後,我記得書中義大利裔的 Mr. Pellegrino 的膚色像是披薩邊 (pizza crust) 的金褐色;印度裔的 Mr. Kashmir 彷彿飄出薑 (ginger) 和辣椒粉 (chili powder) 等辛香料的味道;而看到 Aunt Kathy 則聯想到椰子與咖啡太妃糖的甜蜜。這些將食物與人連結的記憶方式,讓人對人的聯想都變得非常美好。在故事中,Lena 最後也提起畫筆畫出她所認識的人,而每個人都有獨特的代表色,像是 “Cinnamon, chocolate, and honey. Coffee, toffee, and butterscotch.”,這些食物讓每個人的膚色都看起來秀色可餐啊!閱讀時我不禁心想,這真是一本難得的好書,讓我們看到一位充滿母愛的媽媽,如何運用自己的智慧,和孩子一起認識周遭豐富的多元族群社會!

我曾經在學校運用這本繪本,和孩子們分享世界各地孩子外型的特色。除了膚色,也讓孩子們學會如何形容各種髮色與髮型,如 black, brown, dark brown, red, blonde, long , short, curly, braided 等。甚至還有孩子們注意到 Mr. Pellegrino 和 Mr. Kashmir 的鬍子也不一樣呢!我問孩子 “Guess where they are from?” 大家先從各大洲 Asia, Europe, America, Africa 開始猜,然後再猜國家。有的孩子猜亞裔 (Asian American) 的 Jo-Jin 是韓國人,有的說是中國人,但是他們都確定這不是日本名字!孩子們還會討論黑髮紅褐膚色的孩子 Kyle,是美國原住民 (Native American) 還是墨西哥裔 (Mexican American)?而 Carlos 是西班牙的名字,所以應該是拉丁裔 (Latino)!細心的讀者甚至會發現,Lena 和她的媽媽膚色髮色都不同,好像不是同一個種族的人耶!於是對於較大的孩子,家長或老師還可以和孩子討論收養家庭 (adoption) 的特別與動人之處,甚至對於被收養的孩子,我們又有哪些該給予尊重與體貼的地方。曾經我很意外看到有人帶著氣憤評論此書,仔細閱讀後,才發現原來有些讀者認為作者在書中對某些特定人種的「職業」有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因此感到不以為然。例如書中保姆 Candy 膚色是 bronze and amber,好像代表膚色深的人就要從事保姆 babysitter 的職業,而義大利裔的 Mr. Pellegrino 就一定是開披薩店的命,更別說 Mr. Kashmir 頭上戴著的頭巾 (turban),其實也是一味的將所有印度人都歸類成錫克教徒呢!(其實在印度還有印度教、佛教與回教徒,只有錫克教徒會包頭巾。)

每個人在閱讀繪本時,其實都是從自身的文化去解釋繪本所想要傳達的意義。身為教師兼讀者,我們怎麼帶領孩子們閱讀是很重要的。適當的引導,可以讓孩子們有更開闊也更柔軟的心。避免孩子掉入刻板印象的陷阱,是孩子學習包容的第一步,進而才會懂得欣賞這個繽紛、充滿色彩的多元世界!

封面圖片來源:https://www.freepik.com/

2024karen
talktome_610
39birthday
57STYLE
59style_610
phonicsboard
phonics
27KITE
27KITEBOOK
TKT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在〈色彩繽紛的多元族群世界 The Colors of Us〉中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