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口說教學策略:善用技巧打破學習瓶頸
文/葉依婷 Sara
專業英語課程講師
師大吐司英語社團指導老師
“If we were supposed to talk more than we listen, we would have two tongues and one ear.”
– Mark Twain
每回備課之際,我都會用這句話提醒自己聽力教學的重要性。馬克吐溫用了很易趣的譬喻來詮釋:如果我們總是說的比聽的多,我們應該會有兩個舌頭和一隻耳朵才是。換言之,傾聽是有效溝通的第一步,這也是聽力訓練的核心。
上期會訊談到如何利用「歡喜聽」(Like to listen) 和「無視干擾」( Ignore distractions) 的技巧,協助學生同步增進聽力和口說能力。然而,如果要全方位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不會只是靠教師單向的講習,而是需要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模式。接下來要介紹的這一項聽力技能,能夠幫助學生練習辨別講者說話的內容,找出真正的關鍵資訊,那就是練習摘要 (Summarize) 講者所說的內容。
有效聆聽的祕訣
要達到有效聆聽,有五個小祕訣:
- 聽概念和主要觀點,而非事實細節陳述。
- 在腦海中勾勒或記筆記,像運用想像力劃記。
- 練習比較和對比觀點,先透過連結已知來彙整聽到的內容,再將聽到的未知與已知連結起來,對理解講者的觀點很有幫助。
- 預測待會可能聽到的主題內容,聆聽參與度更高。
- 聽講的同時一邊在筆記上做編號,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在準備練習摘要之前,我會遴選適合的文章篇幅,課前先藉由帶領學生預測待會可能聽到的主題內容,提高學習興趣。如果文本較長,提醒學生先聽要點概念,而非事實細節陳述,並請學生做筆記,這個階段可視學生的學習進度分段進行。同時要增進學生連結已知和未知資訊的能力,去理解講者觀點,並鼓勵他們在筆記上做編號。
接著,我以近期《Explore Our World 4》Where’s Our Food From? 教學為例來做分享,本篇課文是以食物為主題,讓學生從常見的食物出發,與農作物做連結,最終引導學生對生態環境有更多關懷。以下是本次課堂的教學活動設計。
- 在聆聽文本內容之後,讓學生分組討論日常食物的來源,列出想得到的食物種類,給他們清晰明瞭的語言情境 (a clear context)。
- 用其他素材增加學生對討論主題的發揮空間。播放影片 Where Does Our Food Come From? – Behind the News,同時進行想像力筆記練習劃記,學生非常喜愛這樣的練習,畫出的詞彙遠遠超過您的想像!
- 和學生討論食物的來源,為何有些食物來自國外?如果要解決運輸成本問題,城市裡還有哪裡可種植農作物?透過連結已知及未知資訊,帶入一個有意義並能鼓勵學生溝通的情境。
- 接下來請學生回想課程內容,並用自己的話來摘要說明。無法流暢表達的學生,就鼓勵他們給出關鍵字,這對驗收學習成果很有幫助。
分組活動的設計與安排,以及加入多媒體素材引發興趣,成功提高了學生主動參與課程的意願,而透過討論、筆記、摘要、發表的過程,教師也達成了聽力與口說教學並行的目標,這樣的課堂學習一定趣味無窮。
打破聽力口說的學習瓶頸
國際演講協會的《效率聆聽手冊》中,將聽力技巧的祕訣巧妙地運用縮略詞 (acronym) 總結如下:
- Like to listen. 歡喜聽。
- Ignore distractions. 無視干擾。
- Summarize. 簡潔概述。
- Tame emotions. 馴服情緒。
- Eliminate hasty judgments. 不倉促決斷。
- Never interrupt. 不打斷對話。
- Inspire openness. 激發對話開放性。
- Need to listen. 需要聆聽。
- Generate conclusions. 產生結論。
很多人會好奇,有效聆聽居然和馴服情緒 (Tame emotions.) 相關?所謂的不倉促決斷 (Eliminate hasty judgments.)、不打斷對話 (Never interrupt.) 又是代表什麼呢?這裡我們要談到克服聽力學習的瓶頸,而這些瓶頸可能是源自於情緒或心理層面。
試想即使是我們,也不會對每種話題都有興趣吧!如果對方談論的是我們不喜歡的話題(例如政治、宗教相關議題),多少會影響我們的情緒以及願意聆聽、談論內容的程度。或者有時是因為對方的言談習慣(口齒不清、速度太快、有地方口音等)或舉止(過度揮動手臂、喜歡來回走動),容易分散注意力,而導致我們無法專注地接收言談中的訊息。如果想要達到有效的聆聽,我們就必須接受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說話方式,要調適自我情緒與心理態度,避免倉促決斷或打斷對方發言,才能夠練習理解他們真正想說什麼。
在教學上,我也一直相信學習語言的最終目標,是要能夠使用目標語言與對方流暢地溝通。不過就如同上述的情況,有時學生的確也會出現以下這些心理方面的學習瓶頸:
- 聽力音檔或外師上課時語速太快,學生在不習慣或未經訓練下感到慌張,無法理解內容。
- 遇到不熟悉或不喜歡的主題,即便能大致理解意思,卻抓不到關鍵字,無法精準確定講者想表達的內容。
- 因為擔心字彙量不足無法流暢表達,導致不願意主動開口。
- 在外師或陌生的對象面前,容易感到害羞、沒有自信、怕說錯。
- 遇到不同口音時的音檔或外師時,因為不習慣或未經訓練而無法理解對方,甚至排斥討論的主題。
其實幫助學生從孩童時期就培養開放的心態,是最有效的。站在教學的立場,如果能理解他人觀點,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可以更充分地理解講者所講述的內容。也可以告訴學生,尊重他人的觀點,但不需要盲目地接受所聽到的一切,只要未來具備足夠的口說能力,他們也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甚至進行一場良性的討論或辯論,這也是語言能夠彼此溝通的體現。
成功克服障礙的教學策略
筆者從事英語教學已經十多年,接觸過各種年齡層的學生,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甚至是銀髮族,我真心認為教學的差異不在年齡,而是程度。每個年齡層學習英語需要攻克的障礙,其實都大同小異,差別在於教學者是否能協助學習者梳理學習痛點,統合所有資源打通全身經絡,使未來的學習能夠一路順暢。這裡有兩項教學策略與所有教師分享:
1. 設定教學主題的同時,教學者須設計讓對話內容與日常生活做連結。
我從過往的教學經驗中觀察到,實用性高、與日常生活緊密連結的主題,會讓學生記憶深刻,也比較容易讓學生主動開口說。課堂中,我時常會請學生用英語分享生活趣事,從最基礎的自我介紹、問路、點餐等,到如何用英語分享一段自己剛剛經歷的美好假期。在他們正式開口說之前,我通常會先教一些和這個主題相關的字彙與句型,讓孩子先了解如何運用,建立孩子的自信後再開始進行對話。
2. 妥善利用線上線下資源,練習字彙及不同口音的表達方式。
我常常告訴學生,死背單字只能記住形狀,唯有運用五感熟悉它們後才能自然地運用,所以一定要多聽單字的發音和熟讀例句。對於初階學習者,我強力推薦 Cambridge Dictionary《劍橋英語辭典》,可以做為學習單字的輔助工具。網頁支援繁體中文介面,無論是字詞意思、解釋、發音及翻譯,相較於其他線上字典都相對淺顯易懂。
對於進階學習者來說,即便在字典、教科書、翻譯軟體中可以查到英文單字片語的發音,但英語表達多少會有連音、略音的問題,會增加理解上的困難度,而且有些比較道地的用法或是專有名詞很可能查不到 。 此時會需要一個可以快速了解英文發音唸法,以及如何在真實語境下使用的工具。針對這個問題,可以試試看 YouGlish,它會很聰明地針對關鍵字去搜尋 YouTube 影片中,含有此關鍵字的片段,內容來自真實的廣告、教學影片、名人演講,反覆聆聽省時又省力。
在此整理幾個 Youglish 使用技巧分享給大家:
1. YouGlish 不須註冊登入亦可使用,介面簡潔好上手。
2. 當你按下搜尋鍵,除了直接幫你抓出某單字幾秒鐘的影片片段外,下方還會有字幕列標示出你要搜尋的單字在哪裡。
3. 可利用播放列的功能,調整影片的速度,以及隨時暫停、重播,或是跳到下一則影片看看有沒有不同的唸法。
4. 同一個單字或片語,還貼心分成美式腔、英式腔、澳洲腔、加拿大腔的不同唸法,可以隨時切換,讓你能比較不同口音的表達方式。
5. YouGlish 還有搜尋單字時態變化的功能,以單字 fire 為例,搜尋關鍵字如下:
fire: v(fire 當動詞怎麼唸)
fire: n(fire 當名詞怎麼唸)
fire?(在問句時怎麼發音)
fire!(在驚嘆句時怎麼發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了讓學生能夠有更好的學習成效,教學者課前妥善的準備不可少。看完文章,現在就練習一下摘要的技巧吧!運用本篇提到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學習,並鼓勵學生下課後多利用零碎時間練習,如此才能找到最適合的學習頻率。請記得,想要完成規律且長時間的練習,毅力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