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思維邏輯建立文法觀念
文/邱晏虹 Irene Chiu
補教機構負責人
兒美、成人美語資深教師
「每次的文法教學課程,都好像在對牛彈琴。」我相信這應該是許多老師在教學的當下,都會有的無力感。對於某些學生來說,英文學習就已經讓他們像在學習一種外星語言,還要進而把「英文文法」獨立出來,當成一個學習重點,這對學生和老師來說,都是一個不容易克服的課題。尤其是英文的動詞和時態概念,簡直就是一個敏感的開關,一不小心就會開啟學生那個「討厭英文」的按鈕。
對於「英文動詞+動詞時態」這個課題,我自身也是花了許多時間才突破。每次我備課時的胸有成竹,一到教學現場就又被打回原形,課堂上總是無比混亂,形成一個無止盡的惡性循環。大約是在我進入教學界的第二年,因為遇到一個啟發我用不同觀點看待教學的主任,這個循環才得以被打破。以下我想要分成兩大點去探究「英文動詞+動詞時態」的課題並且加以延伸。
老師的心態調整
「每次和不同的老師談話,其實都在啟發我的內心。」筆者同時身兼老師和補習班的經營者,經常會遇到同樣在英語領域耕耘,教的學生也是不同年齡段的老師。在每一次談話中, 我最常感受到的是英文老師對於文法教學的徬徨,最常聽到的是老師用主觀意識在尋找解決方法。
最近讓我印象深刻的一次談話,是和一位擔任大型連鎖英文補習班國小部英文老師的 A 老師,討論學生學習文法時遇到的瓶頸。A 老師很困惑地娓娓道來:「我不懂為什麼 Be 動詞教了一整個學期,到最後期末測驗的時候,學生表現還是不盡理想。」我問她:「老師,那您覺得問題的癥結點是什麼?」A 老師回答:「我覺得是外師教得不夠扎實,還有學生的練習量不夠多……」A 老師開始自顧自地侃侃而談,但卻是從老師主觀的觀點,結合自身的學習經驗所得到的一番理論。我不得不打斷她,我說:「老師,兔子吃草,這句話的動詞在哪裡?」A 老師回答:「吃。」我笑著說:「許多啟蒙階段的學生,會回答『兔子』。」雖然有些難以置信,但造成學生文法學不好的真正原因,可能跟我們想的不一樣,如果老師沒有辦法找到癥結點,就無法給予學生有效的協助,那麼學生就會一直在同樣的地方跌倒,最後甚至對英文學習敬而遠之。
我們在自身學習經驗當中,可能並未在相同的地方遇到問題,以致於無法理解學生的困難點為何。要記得每個人的思維邏輯不同,學習方式也不同,甚至於這個世代對事物的理解方式與觀察角度,跟我們也大異其趣。因此,老師必須要找出學生的思考邏輯,並且用「學生的觀點」去找出盲點。我們要帶領學生和文法當朋友,並且隨著時間推進,更了解文法這個朋友,進而可以運用自如,後續的練習也才能「對症下藥」,發揮最大的學習效率。簡單來說,教文法就像在認識不同邏輯的學生,如何幫助每個不同邏輯的學生都能找到文法學習的脈絡,著實考驗著老師的教學能力,也同時培養老師在課堂上的實戰力。
課程的流程調整
教過兒美的老師都知道,不管使用何種教材,通常都有 lesson plan 可以依循。但我發現隨著時空的不同,lesson plan 也應該與時俱進做出一些調整與改變,文法教學也是如此。以下我會簡單介紹我在幫助學生建立「英文動詞+動詞時態」觀念時,是如何逐步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最短時間之內掌握英文的動詞變化和基本句型,希望能給老師們做為參考。
第一步:先給予學生時間概念
首先我會跟學生說明,時間分成三種型態:過去、現在和未來。接著,我會提供三種時間的情境給學生,先幫助他們認識常見的詞語分別代表哪個時間段。
※ 過去時間:昨天 yesterday、上星期 last week
※ 現在時間 :現在 now、每天 every day
※ 未來時間 :明天 tomorrow、下週一 next Monday
請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舉出三種時間的例子給我。這道程序看起來很冗贅,但相信我,現在的學生英文邏輯不好,其實和時間觀念有很大的關係。我最近就遇到三個學生跟我說:「yesterday 是現在。」如果老師沒有及時發現這個基本觀念上的問題,就不可能理解學生為何總是犯一樣的錯誤。確實進行這道程序,可以幫助老師更加了解學生們的邏輯思維,提前修正學生在時間觀念上的謬誤,進而準備與調整後續課程。
第二步:講解英文基本句型
接下來,我會畫一個火柴人,加上一個問題:「一個人最重要的器官在哪裡?沒有這個器官會死掉。」大部分的學生會回答:「頭」或是「腦袋」。(這也可以看出學生缺乏這方面 的 common sense,可能不常看課外書,後續在推動課外閱讀時,我們可能要多花一些力氣去找出突破口。)等到有學生回答出正確答案:「心臟」,我就會接著說:「沒錯。心臟是不是會跳動?所以心臟代表的位置就是『動詞』。在英文中動詞非常重要,絕對不可以沒有。」
下一步我會利用火柴人講解「英文句子=主詞+動詞+受詞」的概念,並且加以強化。先使用簡單的中文句子讓學生練習拆解,如「我吃漢堡。」、「小狗吃肉。」等,接著再帶入英文句子,讓學生從熟悉的語言慢慢進入新的語言,也讓他們知道中英文的邏輯在某方面是一樣的,所以英文並不是完全無法理解的火星文,進而打破學生對英文的恐懼,讓他們可以在本有觀念上再進一步堆疊。
第三步:找出英文和中文動詞邏輯不同之處
我會請學生給我一個中文動作,比如說:「吃」,接下來可以告訴他們:「中文裡面,今天吃,我們用『吃』;明天吃,我們也用『吃』;昨天吃,我們也用『吃』。但英文比較喜歡變化,會讓動詞穿上衣服、戴上帽子,用來代表不同的時間。」最後,寫下例句中的動詞 eat 在過去、現在、未來的動詞變化,讓學生們自己去發現和比較。
先處理邏輯思維的架構,再補充時態變化的規則,如此一來,學生會像在文法大海中抓到一塊浮木一樣,得到救贖。老師們也可以從中了解學生需要加強的地方有哪些,進而各個攻破。其實透過這個方式,我們是在教導學生另一個很重要的能力:統整和歸納。越早讓學生開始培養統整和歸納的能力,學生的學習路程就可以走得越穩固。統整可以讓學生真正知道回家如何複習今日上課所學習的知識。歸納可以讓學生檢視自己哪個地方真的聽不懂、哪個地方需要再加強。
很多老師會對學生回家後的複習狀態感到憂心,其實這是學生的統整跟歸納能力不足,讓他們壓根不知道應該如何複習。我會在課堂上教導學生邏輯以及步驟,讓他們養成習慣,自己複習的時候便有脈絡可依循,也讓他們為自己的學習負責,未來的學習之路才能更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