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勝?還是一個都不能少?(下篇)
文/劉楚筠 Tina
資深國小英語教師
文山教育基金會活動部主任
上期專欄裡,我們說明了老師的賽前準備工作,首重選好戰場、找到最佳攻防據點。英語歌曲的速度、意境、音域都要注意,而劇本的內容、角色的設定,也都是得勝關鍵,老師們真的需要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啊!本期我們將繼續探討接下來的各個步驟。
STEP 2:
如何建立閃亮亮的卡司陣容
如果是英語歌曲競賽,因為是全班參加,所以沒有選角的問題,但是如果某個孩子五音不全又音量特大時,老師可以私下單獨跟孩子討論,幫助他自我調整,也能安排其他角色讓他得以發揮。畢竟全班性的比賽,目的在於凝聚並讓大家從中學習。如果是演講比賽,我會選擇兩個同學同時訓練。好處是,彼此互相觀摩後可給予意見,且在互相激勵下也有良性競爭的效果。此時老師的態度很重要,千萬不可讓彼此產生敵意。我會告知兩人中有一位很可能是下一次比賽的選手,所以孩子們知道即使這次沒能出賽,下次也會輪到他,所以都會好好學習。
另外,不管孩子的英文口說能力有多強,如果沒有意願參與,我也不會「求」他比賽。畢竟孩子們的潛力無窮,老師可以開發更多孩子的潛能,幫助更多孩子建立信心,如此更能創造老師自己的附加價值。讀者劇場比賽的選角,我都是直接挑選有參加意願的孩子。英文不好?太好了!這是練習的好時機,老師可以視孩子的程度調整劇本的句子長短。英文好但是害羞?太好了!這是練膽量的好時機,句子練熟了,流暢度提高了,再來教孩子細細揣摩角色,讓孩子享受以英文表達情感的樂趣。如果很多學生都想參加,怎麼辦?建議做法是:公開徵選!由老師指定段落讓孩子回去練習,再準備另一段落讓孩子當場準備後直接朗讀。前者可看出孩子是否有心參加,後者可測試出孩子的能力,並邀請其他老師一起擔任評審。好處是孩子會覺得比較公正、公平,指導老師也不會擔負太重的「讓孩子傷心」的心理包袱。
STEP 3:
事半功倍的訓練流程
一般來說,參加競賽的學生背後都有一位對孩子影響甚鉅的級任老師。級任老師能協助英文指導老師更瞭解受訓學生的家庭背景與個性喜好,甚至幫忙製造機會讓孩子在班上額外練習。此外,如果級任老師能對孩子精神鼓勵,甚至實質上減少作業量,好讓孩子在家有更多時間練習,那麼孩子必定獲得更大的動力。因此,尊重級任老師非常重要,練習時要先跟級任老師打招呼並取得默契,學生有了進步也要跟級任老師報喜。
多年的比賽經驗裡,我學到以「錄音」、「錄影」減少自己聲音與體力的消耗,也讓孩子可以回家繼續熟悉劇本或歌詞。尤其是讀者劇場或話劇,每個人要飾演不同角色,如果老師指導一位學生,使其他同學枯等,年紀小的孩子可是沒有那麼大的耐心。所以,我會製作「示範」版本,並跟家長溝通,利用零碎時間讓孩子聆聽老師所錄的劇本。這樣孩子可以很快抓到語調的高低起伏及正確發音,家長也會開心能參與孩子的練習。再來,就可以進行團體「對戲」、「對演」的默契練習,這也是讓學生覺得又怕又愛的部分。害怕,是因為不習慣這樣表達感情;喜愛,是因為可以做平常沒有的嘗試,真是太有趣啦!英語戲劇演出中,團隊的互動默契非常重要,彼此的眼神與肢體的動作,都是容易忽略的地方,因此我會特別挑出來反覆練習,也教導孩子「觀眾意識」。
STEP 4:
以學生為主體,聽取學生建議
練習時,老師需要注意學生的感受。因為人與人之間應該要互相尊重,瞭解學生也有他們的壓力與不自由,從中給予應有的尊重,師生情分與學生對於表演的熱情,才能長久維持。若學生當天狀況不佳,我會先暫緩練習,與他們談一談。如果是讀者劇場比賽,我會讓狀況不好的學生先在旁休息,不一定要加入我們,事後再找機會討論。建立與每個孩子之間的關係,雖然要花一些時間,但非常值得,也能讓最終的訓練事半功倍;更重要的是,比賽後的師生關係會變得更緊密。
跟學生培養好感情對於比賽本身最大的益處是,學生會敢於和指導老師分享他們的想法,而老師也可以接納學生的某些巧思,讓整體表現更加豐富。我曾經遇過幾次,在練習讀者劇場的劇本時,因為學生練習中不經意的一句玩笑,讓我反而覺得學生的點子好像更好,於是立刻改詞。此後,學生對於自己的發想更具信心,表現得更加自然,甚至自創表演動作,進而期待下一次的練習。這樣的表現,不就是老師們夢寐以求的「自主學習」嗎?
STEP 5:
鍛鍊心理素質
「失常」是比賽中常有的事,我曾遇過在某校的英語歌曲比賽裡,CD 音樂播放一半卻斷掉,兩秒後雖接回來,但已經跟孩子的歌聲合不起來,即使不是孩子的錯,比賽成績也必然受到影響。排除掉這一類的技術性失常,我會為選手進行心理素質的訓練,「巡迴表演」便是其中之一。我將孩子帶到不同班級做表演,而這就是很好的膽識練習。孩子第一次一定很緊張,且音量放不開,但是去過三個班級之後,就越來越習慣了,而且「小觀眾們」會很誠實的反應:「你大聲一點,我聽不到!」當然,每次嘗試時我一定會鼓勵他們,也會先跟班級老師講好,盡量對選手投以滿滿的笑容。我們並不是要擊垮孩子的信心,而是要讓他們感受到更多的掌聲啊!如果孩子真的忘詞,自己會是感覺最糟的那個,下次一定會更小心,也就不需要老師再叨唸一次。有時我也會帶到室外練習,因為空曠的場地裡,聲音會發散,孩子會因為想聽到彼此的聲音而自然習慣放大聲量。音量足了,表演起來才有效果啊!
比賽當天,孩子已經很緊張,所以即使指導老師再緊張,也不要去提醒孩子可能失誤的地方或再多做挑剔,就當作這是一場嘉年華,讓孩子快樂的參加。比賽完後,只給予讚美與肯定,畢竟這時候再檢討任何失誤也於事無補。況且,孩子對自己的失誤一定很難受,如果老師帶頭檢討,必定引起其他同學群起撻伐,造成大家感情不睦。所以老師只要記得孩子練習時的努力,讚許他們勇敢上場完成演出,這樣就足夠了。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得勝會開心,即使沒有拿到獎牌,也會覺得自己已經很認真努力了,下次再多練習就好。如此,才能建立孩子樂觀正向的心理素質。如果老師的得失心太重,就會容易感染給孩子,他們對自己的評價也會跟著劇烈起伏,但是我們都知道,比賽多少都是主觀的,也包含了運氣的成分在內,所以真的不需要因為比賽而讓孩子對自己產生負面觀感。
畢竟比賽是一時的,師生關係(或說孩子與英文的關係)我們希望是一世的!至於,這樣的比賽會不會影響學業,造成成績退步呢?以我的經驗來看,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孩子在比賽中培養出來的時間管理能力、紀律、堅毅與榮譽心,會轉移到其他學習領域,因此短時間內也許會影響期中考試,但長遠來說,反而對學業成績(尤其是英語科的學習)有幫助喔!讀了本期與上期的文章,不知道老師們是不是能夠體會到「魚與熊掌」也是可以兼得。願意帶孩子參加比賽的老師們已經很值得按個讚,希望這兩期的專欄能夠幫助各位老師節省一些準備比賽所需花費的時間,又能增加孩子對英語學習的自信與實質成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