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美語,  教學實務

幼兒美語的班級經營與管理 Part 1

文/張譯云 Elaine
現任幼美教師

一個好的幼美老師,我們會首先認為是一個可以讓小朋友安穩的上課,並且能讓孩子們很快就主動參與的老師。但是我們可能較少想到,幼美老師需要充分了解小朋友的個性、特性、習性,尤其是幼兒成長的不同階段。現在的小孩越來越有自己的個性與想法,其實這是非常好的事。但是大部分的時候,我們只希望孩子們好好的上課,該參與的時候參與,該安靜的時候安靜,卻可能輕忽了孩子的發展和需求。其實良好的自我發展,是從小就需要培養的,我們希望小朋友上學時,會學到:
→ 與人溝通(語言發展和人際關係)
→ 表達自己(了解自己的身體、情緒與需求)
→ 學習等待(學習控制自己的內在需求跟環境要求)
→ 學習聆聽(細聽語詞,理解並應對)

了解孩子

一歲小孩對一件事的的專注力,通常只有 3 到 5 分鐘,兩歲的小孩大約只有 6 分鐘左右。家長有時候會很期待小朋友馬上在第一堂課時,就跟其他小朋友一樣可以坐著專心地聽老師說話,跟老師一起唱歌、聽故事、做勞作。然而在幼稚園小班的時候,小朋友大約只有三歲左右,如果能有 9 分鐘的專注力就已經很棒了。事實上,三歲要能有 9 分鐘的專注力,也都需要透過培養才能達成。其實從嬰兒剛出生的時候,就無時無刻都在學習怎麼跟自己的身體與外在世界互動,因為觀察、模仿、假設與嘗試,是我們每個人與生俱來就有的能力。

如果在成長的過程中,大人們一直主動幫忙,孩子們就少了很多觀察、內化、與表達自己需求的能力。我們很容易會認為,孩子們能夠表達日常生活的需求就夠了,忽略了該讓他們更進一步地學習溝通和等待。比如說「喝水」這件事,可能有以下三種互動表現:

  1. 大人認定孩子會口渴,主動拿水給孩子要求他喝水
  2. 如果孩子說要喝水,就直接拿給小孩
  3. 孩子說要喝水,大人問孩子是否口渴,孩子回答之後才拿水給他

上學以後就會發現,習慣於第一種互動的小孩,很容易認為全世界的人都應該了解他的需求,但其實他自己有時候也不清楚自己需要什麼。第二種互動的小孩,會簡單的表達自己的需求,但是缺乏更細節的體會,也不懂得等待。

第三種互動的小孩,藉由溝通慢慢了解什麼叫做口渴,比較會觀察自己身體的需求,也更容易正視自我需求和客觀環境的配合。

以現實而言,我們不太可能每次都做到例子 3 的互動模式,但是家長與老師都應該了解,這才是我們希望孩子學習到的事情。有些人可能覺得差別不大,但是當小孩六歲之後準備上小學時,如果表達大部分的需求時,還是習慣用直述性的要求,情緒來的時候也無法好好說明,有些小孩就會壓抑自己的情緒與需求,有些小孩則是用哭鬧的方式表達。當然這不是絕對的,因為不管孩子的表達方式如何,都是身心發展狀況和孩子經驗值的累積,只是希望老師們能了解,我們的小動作,會給孩子們帶來大影響。

最好的狀況是家長與老師都能及早觀察到孩子們的狀況與需求,給予適當的互動環境。越晚開始注意到個別狀況,就越晚開始溝通,當孩子的個性與習慣越來越偏向一邊時,就要花更多的心思、時間與方式,來協助孩子調整。

Screen Time 的影響

從觀察當中我們可以發現,孩子的早期經驗對後續的學習是有影響的,但是現在的孩子又多了一個影響他們學習與成長的關鍵,那就是看電視、手機與 iPad 的 Screen Time。很多人都以為 Screen Time 對孩子最大的影響,就是視力變差,也許我們多少知道對學習也有影響,可是並不了解影響有多大。

Dr. Dimitri Christakis 在 2011 年的 Tedx 就分享了他與團隊的研究。我們一出生的時候就擁有所有的腦細胞(去年有研究報告指出,部分的局部腦細胞可以再生),當我們學習的時候所建構的,是腦細胞之間的連結 (synapses)。嬰兒剛出生到三歲時,孩子會因不斷的學習而建構大量的腦連結,但是年紀再大一點的時候,有些連結我們不太需要了,所以腦連結就會有像修枝的動作 (synapses pruning)。

再看看一個幼稚園五歲小朋友的腦部,鮮豔的顏色代表腦部運作的區塊。右圖是一個早期發展嚴重被忽略的孩子的腦,可以看到很多黑色的部分,就代表沒有在運作的區塊。由此可知,缺乏足夠的腦部刺激,對腦部的發展有非常不良的影響。那麼,過度刺激會不會有不好的影響呢?

Dr. Dimitri Christakis 觀察到 1970 年代時,四歲的小孩才有固定看電視的習慣,但是現在的小孩,平均四個月大時就開始固定每天都接觸到 screens,幾乎每天都會看到 4.5 個小時。Dr. Dimitri Christakis 提到,其實 20 秒的影片,就有大約 7 個不同的場景,等於每個場景平均只出現三秒鐘。人的腦部在 0-3 歲是快速發展期,所以幼兒如果長期暴露在一直轉換的場景,會過度刺激腦部,影響腦的發展,讓孩子們在面對現實生活時,無法引起興趣,造成孩子們在之後的學習困難。他的研究指出,三歲之前看越多電視的小孩,當他七歲左右開始正式上學時,越容易有專注力的問題。尤其是每多看一個小時的電視,就會讓學習困難度增加 10%

他也觀察到聲光音效過度刺激,對老鼠的影響。普通的老鼠對新環境是小心探索的(左圖),而接受過度聲光刺激的老鼠,會像吃了興奮劑一樣沒有規律的亂竄,對環境危險的敏感度也會降低(右圖)。

在認知上,普通的老鼠對已經熟悉的形狀,會明顯減少探索的時間,會將更多時間用於新的事物上(左圖)。但接受過度聲光刺激的老鼠,對已學過的形狀與新的形狀,要花同樣多的時間去探索(右圖)。因此我們可以推測,看太多電視的小孩會有的學習困難,就是源自於此,他們比較不擅於觀察,學習沒有規律,也比較難記住已經學過的事物。

他同時也觀察到,三歲前的認知刺激活動 (cognitive stimulus) 可以降低孩子們入學後發生學習困難的機率。三歲前的小孩如果常聽到大人唸書、唱歌給他們聽,或是多逛博物館,只要每天多一個小時從事這些活動,就能降低之後有學習困難的機率達 30 %。研究者也讓 18-24 個月大的孩子,以玩積木的方式,來驗證以 real time play 取代 screen time 對孩子的影響。一組人從一開始就拿到積木,另一組則在實驗後半段才拿到積木,孩子們平均一天玩大約 20 分鐘,其中約 65% 的時間是跟父母一起玩。六個月之後,兩組的語言發展就已有明顯的差異。一天 20 分鐘的 real time play,其中父母陪伴只有 13 分鐘,對孩子的大腦發展,居然能產生如此大的差異,對於孩子們的成長,大人是否應該更用心呢?

身為老師,我希望老師們能更了解孩子,當孩子們無法達到您的期待值時,不要心急,要了解孩子過往的互動和學習模式,並且要考量環境對孩子的影響,觀察孩子並適時調整自己與家長對孩子的期待值。“We have to start where the child is, not where we believe the child ought to be.” – Dr. Shefali

2024AI_610
grammar
2024TOP
57STYLE
59style_610
2024book_610
listen
39_610
toeic_610
2025YLE
2025TKT
2025SP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