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英文故事繪本教學
文/詹靜怡
Jean’s Story Nest 負責人
資深英語師訓講師
本期所要討論的是幼兒英文故事繪本教學,坊間已有許多對於初階 ∕ 進階英文繪本老師的師資培訓課程,教學技巧與課程規劃也非常專業,本篇文章除了分享基本的教學流程之外,對於故事教學技巧就不再做更深入的討論,而是想與各位老師分享故事教學的另一個層面。
英文故事繪本的魔力—善用故事繪本對於幼兒而言,不僅是學習英文字彙的重要來源之一,還可以培養閱讀能力與發揮想像力。故事教學應做到教學多元,快樂學習;延伸教學活動切記「簡單化」(需依年齡層不同決定難易度)。
如何讓故事課程更加豐富多元
- 運用道具說演故事:逐字說演 VS. 調整語言並運用手指偶 — 促使教學多元化
- 搭配歌曲律動(搭配兒歌/手指謠/童韻/改編歌曲)— 帶動教學氣氛
- 討論與思考(情節、圖畫細節、生活經驗)— 學習表達自我
- 與聽者互動、協助故事說演 — 口說練習
- 延伸遊戲活動∕學習單 — 趣味性的成果評量
- 美勞手作 — 培養美學/創造力
以下為故事課程的簡單規劃流程,提供各位老師們做為參考:
Before the Story
營造一個成功的說故事環境與氣氛:
- 座位安排
- 自我介紹
- 準備生動有趣的故事
- 運用手偶
- 搭配兒歌、手指謠、童韻、改編歌曲
- 教室秩序規則提醒
- 介紹封面
During the Story
一位優秀的說書人可以輕鬆掌控現場氣氛:
- 運用肢體語言幫助故事呈現
- 表情
- 手勢
- 聲音變化
- 語調
- 音量
- 狀聲辭、擬聲字
After the Story
透過延伸活動複習故事內容、加強英文學習、增加學習趣味:
- 歌謠、韻文律動
- 遊戲、活動
- 英文教學
- 美勞
- 延伸教學
- 其他
課程中老師是否達成以下目標
- 課程規劃宜動靜穿插
- 聲音表情
- 肢體語言
- 尋找或自創關鍵字 ∕ 句 (教室管控)
- 適度的問答互動
- 眼神與肢體接觸善用道具 ∕ 樂器
- 活用歌曲 ∕ 韻文 ∕ 親子遊戲
- 秩序管理
- 掌握故事情節奏與課程節奏
繪本教學四不政策
1. 不心急:老師與家長的情緒會影響孩子,別讓孩子倍感壓力。
常常有家長上了幾堂故事課後會問老師:「老師,您說英文故事時,我的孩子到底聽不聽得懂啊?回家問他上內容他也都不說。」「我的孩子聽一堂課的故事,單字量能學多少?」「我的孩子上故事班後,有能力跟外國人說話嗎?」
以上這些問題連身為老師的我聽了都倍感壓力。我相信每位家長對自己的孩子都有所期許,但幼兒啟蒙是一條漫長的路,必須耐心等待孩子開花結果那一天。幼兒透過故事繪本學習英文,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對語言的好感度和語感,透過共讀故事打開聽英文的小耳朵,聽故事的過程中,孩子的小宇宙累積許多對英文的 inputs,日積月累下就會對英文感興趣,慢慢累積的 inputs 總有一天會成為爆發性的 outputs,孩子不會再因為聽不懂而害怕,且會有那麼一點點成就感。透過故事繪本學習英文,講究的不是學習的成效,而是提早為幼兒開啟「閱讀」的那扇門。
2. 不勉強:給孩子學習語言的環境,讓語言自然轉換。
身為英文故事老師,當然都希望自己上課時能達到 100% English 的語言模式,除了課室管理上的慣用語,描述故事過程中有時還是會遇到孩子聽不懂的時候,在此給各位老師的建議,就是不要拘泥於書本上的文字,請依照學生的語文能力,作適當的文字轉換,或是藉由聲音與手勢來表達都可以。其實孩子聽英文故事是需要訓練的,當老師翻開繪本說故事時,剛開始孩子可能無法全然了解故事內容,但或許在聽不懂的狀態下,他們會自己默默地在心裡述說著另一個屬於自己的故事呢!換個角度來看,這何嘗不是一種自我探索與創作的表現呢?
3. 不要三分鐘熱度:不計成本買書,卻忘了最重要的「擇你所愛,愛你所擇」。
很多故事繪本老師,包括我自己,不知不覺地會成為「繪本控」,常常參加師訓或講座後,就是扛著一大袋新購買的繪本,回家開始研究如何應用在教學上,只要是台上講者介紹的書,恨不得每本都帶回家。不過真的每一本書都適合自己的班級的學生嗎?答案也是依照每位老師對書籍挑選的精確度而定。「英文繪本控」與「英文故事教學老師」,選書的目的與用途是不一樣的,老師們在選購書籍時應把這兩個身份區分開來,繪本控選書多半趨向個人喜好,而故事教學用書則會偏向具有教育意義或傳達啟示。本人也是經過購書的「撞牆期」後才深深體會到—與孩子分享故事前,應該是自己也要很喜歡這本故事書,同時能達到教學目的,分享時才不會有壓力並且樂在其中,這才是故事老師的雙贏策略!所以再次奉勸老師們,在購買故事書前請多三思,不要過度盲從,切記「擇你所愛,愛你所擇」。
4. 不輕易放棄:遇到孩子學習階段的「沉默期」、「逃避期」與「倦怠期」請堅持。
對於初期聽英文故事的孩子,多半會處於「沉默的觀察期」,需要時間觀察老師、同儕之間的關係與學習環境,可能需要好幾堂課才願意開口互動。沉默期也是建立安全感的階段,畢竟英文不是孩子的第一語言,需要時間適應,老師與家長們須耐心陪伴,「逃避期」是指學生在學習上遇到挫折時,例如:聽不懂故事內容、發音咬字較吃力、遊戲成果不如己意,都會產生逃避或放棄的心態,此時要適當地引導溝通,來導正學習態度。當學生長期上課也熟悉老師的課程教學,有些學生可能開始感到不耐煩,甚至進入「倦怠期」時,此階段老師們就得在教學內容做點變化,努力吸引學生目光並重拾學習的興趣,每位孩子的學習階段不同,考驗著老師們的教學經驗與臨場反應。
幼兒英文啟蒙是一條漫長的路,學習途中孩子們需要許多滋養,能好好灌溉小種子的最好方法就是餵養故事。故事老師就像……
像是庭院裡的園丁,得細心照料等待長大的小嫩芽,照顧學生身心;
像是小小孩的營養師,希望給孩子們最佳的食物,精心挑選故事;
像是馬戲團裡的魔法師,神通廣大變魔術,18 般武藝樣樣精通;
像是帶領孩子探索世界的前導者,帶著繪本與孩子一起世界走透透。
善用故事繪本豐富幼兒的世界,透過書本認識不同的人文藝術,孩子的視野會因為你 ∕ 妳的努力而日漸廣大。幼兒的語言學習需要巧妙地引導,讓孩子因由「喜歡」漸漸變成「主動學習」,把握孩子學習語言的黃金期,在沒有壓力的學習環境下「玩中學,學中玩」。除了建立自信心,同時也慢慢奠定良好的語言基礎,能否幫助孩子找到成功的學習之路,關鍵就在於老師們的「用心良苦」,與各位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