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實務,  聽說讀寫

口說教學活動設計

文/劉楚筠
璞真英語負責人
公立國中小雙語課程共備講師

曾經有家長來跟我洽談課程時,提到自己的孩子英文口說能力不錯。但後來當我以英文跟這孩子對話時,卻發現他完全答不出來。良久之後,孩子才勉強說出一兩個單字,讓我確認他聽得懂我的問題。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認知落差呢?因為有些人認定的口說能力佳,是發音語調精確漂亮,所以只要能「正確唸出文句」便算數。換言之,如果是能熟背課文朗誦出來,是不是就等於擁有口說能力呢?

本期分享的口說活動教學設計,目的是讓孩子能以英文「表達自己的意念」,而不是「精準讀出別人寫好的句子」,所以發音和語調的精進方法便不在本文討論範圍內。既然我們的目標是要讓孩子能以英文「表達自己的意念」,那麼首先要讓孩子有發言的「意念」,老師再來協助「表達」。以下是幾個我常用的技巧。

閒聊的問題盡量有意義

課本或學習單上的問題有時候會讓孩子完全沒有回答的意願。舉例來說 “Where do you live?” 這樣的問題,便是個學生不易覺得有意義的問題。

美語班的同學們大多住在同一個城市,甚至住在附近,到底為什麼要回答這個問題呢?但如果改成: “Did you live in this town when you were 3 years old?” 或 “Where do your grandparents / cousins live?”,孩子可能會較有回答的意義。

對於 “What do you like to do in your free time?” 這類問題,孩子們通常也只能說出非常粗淺的答案,像是: “I like watching TV.” 或是 “I like to play games.”。班上同學聽到這些答案也覺得沒有新奇感,就會開始分心或感到無聊。但是,如果再往下問呢?

“Do you like to watch TV with your cat, Jimmy?” 孩子一定會開始七嘴八舌。
“No, I don’t have a cat!” 這時 Jimmy 可能會這樣笑著說。
“Do you like to watch TV with your shark, Jimmy?”
“No! He don’t have a shark!!” 這時可能其他同學也加入了。

老師竟然說出這麼離譜的句子,所以孩子們連 do 和 does 都沒時間思考,句子就直接脫口而出啦!其實這時候老師的目的就達到了,讓孩子很自然地以英文反應,而且覺得問題很有趣。

“Oh! I see. Jimmy DOESN’T have a shark…Then WHO do you like to watch TV with, Jimmy?”,最後這個句子,才是老師真的要孩子理解、學習的句型,前面兩個搞笑的句子只是引子,讓孩子自然而然地從「否定句」的回答裡,推導出 “Who do you like to watch TV with?” 的意思。

同時,不知道老師們有沒有發現,前兩個句子都是 Yes/No 問句,所以孩子相對容易回答,最後的句子才是開放式問句。教導對於口說較沒信心的孩子,建議可從 Yes/No 問句開始來累積孩子的信心,最後再問開放式問句。

其他像是 When, Where, Why… 的句子,也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帶入,把空泛的大問題裁剪為較具體、聚焦的問題,如此孩子花心思表達出來的資訊,才具有意義,也才符合語言作為「溝通」工具的核心目的。

請學生問問題

有一次在上完初階美語的一篇小短文後,我請 3 個學生一組,去討論出一個是非題來問同學;另外 3 個學生一組,出一題選擇題;剩下的幾位同學則進行討論,出一題問答題,時間為 5 分鐘。

為了讓這個任務顯得很「正式」,我還刻意把討論中的組別分開到教室內外,自己進進出出地協助,其實蠻忙的。但這個活動效果很好!學生很認真地討論題目,尤其是出選擇題的那組,難度最高、討論最熱絡(所以我指定程度較好的學生來出選擇題)。

這個活動的重點,與其說是最後的發表,不如說是著重「過程」。好幾位學生驚覺自己「不知道怎麼講問句」!讀課本裡的問句,跟自己要創建一個問句,難度其實相差甚多。他們自己從 “Where the rabbit sitting?” 覺得念起來怪怪的,我跟他們說的確少一個字,他們再改成 “Where do the rabbit sitting?” ,然後自己還是覺得怪怪的,我再跟他們說: “I AM walking. You ARE talking. The rabbit…?”,孩子就會「喔 ⋯⋯ 是 is!」,總算知道問題點在哪裡了。當「出題練習」成日常,孩子的問句便會越來越熟練,大腦也會
越來越了解出題的邏輯囉!

單字造句練習

除了從圖片中進行問與答(像是 Spot the Differences)之外,用單字造句也是個可以同時練習到「字彙」、「句型」、「意念」的口說活動。運用的單字端看老師們當節課的教學重點而定,例如當我在教 sight words 時,會讓學生隨機翻字卡造句。

我先把大約 80-100 張 sight words 字卡正面向下。(220 張太多,我只會挑選出學生不熟的字卡和少數較熟悉的字卡。)通常我會讓孩子一次翻出 4 張 sight words 字卡在桌面上,然後依序造句,可以選擇要一次用到 4 張,還是只用 1 張或 2 張。如此一來,程度較差的孩子可以造短一點的句子,比較有野心的孩子就會想造長的句子。沒幾次後就有學生問:「我可以用四張卡造兩個句子嗎?這兩個句子有相關!」,這聽起來像是孩子有能力創作一個小段落呢!如果孩子想做這樣的嘗試,我不會因為「這樣不公平」而阻止,而是會盡量把重點引導在「我們大家一起來聽聽同學們要造出什麼樣的句子」,即使因為如此,每個人在活動結束時,結算拿到的字卡可能相差很多,但實行下來,學生並不會把焦點放在比較字卡的多寡。

唱反調練習

當孩子的英文程度越來越好後,我就會喜歡在口說練習裡加入「唱反調」練習,非常簡單易行,但非常有意思!例如,如果問題是 “Do you prefer to swim in the swimming pool?”,回答的人不管回答「是」或「否」,後面都要加上 “but”。 一開始,同學都覺得很奇怪:「不就已經回答 yes 了嗎?通常不都是加 because? 怎麼現在還要想出例外的情形?」,沒錯!孩子的英文表達本身不是太大問題,但其腦袋的靈活度仍是需要開發的!鍛鍊過後,就會講出 “I prefer to swim in the swimming pool, but going to the beach with my friends is also fun.” 或是 “I prefer to swim in the swimming pool, but I would like to try swimming in the lake someday.”,一旦加了 “but”,句子後面的變化就非常多,內容也可以變得很有趣!

老師們也能把 Yes/No 替換成要學生回答「看情形、不一定」”It depends.”, 這樣後面的句子可以變得很長,也更有實質內容。如果能要求學生再多補一句「感受」,那就更完美啦!

重述練習

Retelling 也是個讓學生有文本可依循,但可以練習「換句話說」的極佳口說活動。在讀完一篇故事或文章後,讓孩子用自己的話講述內容。講述的方式很多種,可由老師或同學提問,其他同學回答的方式進行;也可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呈現(簡化內容變成小讀者劇場形式。劇本當然是由同學寫囉!)。跟朗誦課文不同的地方是,孩子可以寫些簡單的關鍵詞,或是利用老師寫在白板上的關鍵詞句當「大抄」,但仍須盡量仰賴自己的腦袋產生句子。

重述(換句話說)的能力是日常生活中常會運用到的口說能力,因此花些時間練習是很值得的。這類重述的技能,其實在課堂上幾乎時時都有機會用到。例如講解完單字,請學生用自己的話解釋單字的意思;或是 A 同學發言完,請 B 同學解釋一下 A 同學的意思;還是老師講解完一個段落,請學生重述老師課堂所言,也是一種重述練習。

結語

口說能力也許平時不會反映在考試成績上,但卻是一個非常能提高孩子學習英文效能感的指標。當孩子對自己的英文口說能力有信心時,也可以帶動他們希望其他部分(如讀、寫)更好的心態,讓英語課堂更活潑、更有活力!運用既有的教材,加入本文的一些口說活動小眉角,便能帶動孩子以英文表達自己意念的氛圍,老師們不妨試試看哦!

2024TOP
60style_610
2024book_610
toeic_610
listen
jle
Reading Corner
phonics
big_610
talktome_610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在〈口說教學活動設計〉中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