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實務,  聽說讀寫

英文課怎麼玩─「玩的教育學」之森小流!

文/巫婉瑜
森林小學教師

照片提供:森林小學

「我討厭英文!」、「為什麼要學英文?」、「我不想上英文課!」,這幾句話是否有些耳熟?哎,不僅耳熟,更是英文老師們心中的痛。在一個沒有使用英語的環境下,到底要怎麼教小孩英文,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讓他們覺得「好玩」?這是一個非常困難的挑戰!因為很難,所以值得深究一番。而在森小,英文課怎麼玩呢?以下提供一個實際的教案,並提出四個「玩」的教學法的要件。

有感,語言才有生命

教案的內容是節錄二戰時期,時任英國首相的邱吉爾在英國國會,想要說服議員們支持他向德國宣戰的演說內容。

We shall go on to the end. 我們將戰鬥到底。
We shall fight in France, 我們將在法國作戰,
we shall fight on the seas and oceans, 我們將在海洋中作戰,
we shall fight with growing confidence and growing strength in the air,
我們將以越來越大的信心和越來越強的力量在空中作戰,
we shall defend our island, whatever the cost may be! 我們將不惜一切代價保衛本土!
We shall fight on the beaches, 我們將在海灘作戰,
we shall fight on the landing grounds, 我們將在敵人的登陸點作戰,
we shall fight in the fields and in the streets, 我們將在田野和街頭作戰,
we shall fight in the hills, 我們將在山區作戰,
we shall never surrender! 我們絕不投降!

為什麼會選這個教材?

今年三月底,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對英國國會發表視訊即席演說時,引用了這段演說。他呼籲英國採取更多行動,幫助烏克蘭與俄羅斯作戰。這段期間,烏俄戰爭是世人關注的焦點,即使是小孩,也是相當有感。怎樣的演說內容能夠號召到人、願意採取行動,非常值得研究。而「有感,語言才有生命」,所以我認為「玩」的教學法的要件是:教學內容要讓小孩有感。

有了內容後要怎麼教呢?大致分成三個部份:聽、讀、說。

不害怕嘗試和犯錯!

第一部份是「聽」:只播放英文演說音檔,重覆 3-5 次。
在這之前,小孩不知道關於音檔的任何資訊。請小孩聽聽看,說話者的口氣給他們的感覺是什麼?接下來問他們,有沒有認識的字,試著唸唸看。小孩很敏銳,可以聽出說者感覺像是在發表感言、精神講話、想要說服人、鼓動人、聲音很威嚴、有種士氣高昂、振奮人心的感覺,也聽得出一直重覆出現的 we shall fight, in, on 等字。

為什麼要讓小孩先聽音檔?

因為我覺得「聽」是人類學語言的第一個步驟,聽到一大段英文時,小孩常覺得自己什麼都聽不懂,但其實從口氣、語調、自己會的字裡,重覆聽個幾次,大概可以推敲出說者要表達的方向。這樣走過一次,讓他發現自己是有能力理解聽到的內容,這樣的經驗累積多了,他就比較能夠不害怕錯誤的去猜去試。而多聽多猜、不害怕出錯,是學語言很重要的基本能力。所以,我覺得「玩」的教學法應該要讓小孩不害怕嘗試和犯錯。

引導小孩,在情境中發展追究與探索的能力

第二部份是「讀」:發中英句子對照給小孩。
小孩看到這些文字,第一個反應一定是:「我看不懂!」,這時候可以幫他畫一下重點。剛剛已經聽到 we shall fight,試著把這三個字畫起來;還聽到了 in 和 on,也把介系詞畫起來。這樣,大概可以知道整篇文章重覆在說:「我們將要戰鬥…在某處。」接下來進入細節,問小孩幾個問題:

1. 聽說話者的語氣,請問你感覺 shall 的意思是:
a.「將要」; b.「將會」; c.「一定」;d.「想要」。換成 will 口氣感覺如何?
2. 句子中提到很多地點,有的用 in,有的用 on。為什麼會這樣使用?
3. 請問中文句子和英文句子的結構有什麼不同?
4. 這段演說提到這麼多地點,演說者有什麼安排嗎?

除了我問小孩的問題以外,小孩也回問我很精采的問題:
1. sea 和 ocean 有什麼差別?
2. 為什麼是 in the air,不是 in the sky?
3. 為什麼是 in the fields,不是 on the fields?

為什麼不直接教單字和片語,而要小孩從「語境」去理解?

因為有語境,語言的使用才有意義。不是透過單字的拼湊,而是從語境中了解整個文本。從一開始的「聽」,到這裡「讀」的安排,都是為了充分給小孩「足夠的語境」。當他沉浸在語境之中,他自然對內容有感,自然會想要問問題。

讀一讀,有一個小孩突然說:我懂了!邱吉爾想說的是:「我們戰鬥到底還不夠喔!因為戰鬥到底還有可能會輸,所以他一路舖陳,到最後還要再強調:不管輸贏,絕對不投降!」當下我非常驚艷,這是我備課時完全沒有想到的觀點。有了充分的語境安排,整個課程會變成老師和小孩一起去研究這個文本,很開心、很過癮。所以我覺得第三個「玩」的教學法的要件是:引導小孩,在情境中發展追究與探索的能力。

顛覆想像,反覆玩味

第三部份是「說」:放音檔,全班一起練習每一句。
這裡有兩個安排,上台唸和回家錄音。上台唸的部份,請小孩先唸一次演說文,再選一個情緒演繹這段演說,並讓同學猜,他想表達的情緒是什麼?(快樂、憤怒、激動、蔑視、害怕、絕望、難過、厭惡、冷漠、不安、自信、驚訝、痛苦),回家錄音則是請小孩試著模仿邱吉爾的口氣、音調、情緒、停頓點,並錄下來。

為什麼要加入情緒再演繹一次?

我認為人在使用語言的時候,一定有個使用的情境和情緒,可能會展現在口氣、語調、聲音的大小聲等等。所以請小孩唸的時候加入情緒,這樣才符合人在使用語言時的自然狀態。當然,可以聽到這麼嚴肅的演說文用不同的情緒演繹出來,顛覆了我們對演說文的想像,這樣的反差是好玩的。小孩上台報告時的狀態大致是,唸演說版本時很緊張,想要趕快唸完。但到了挑情緒重新唸時,台上的小孩很投入、很認真,台下的小孩很專注的聽,並且熱烈討論。

為什麼要小孩模仿邱吉爾講話呢?

我的想法是,當年邱吉爾要用這篇演說文打動全國人民,他一定是用字精準,演說稿一練再練,為的就是能夠成功號召大家,所以他的口氣、音調、停頓點一定都是精心安排,很值得透過模仿,細細感受邱吉爾安排的巧妙。另外,語言的學習本來就是從模仿開始,透過重覆的唸,更可以感受英文發音特有的韻律感。

從學會唸、加入不同情緒的唸,到細緻的模仿邱吉爾講話,讓小孩從不同角度反覆玩味這段演說文,不只小孩玩的開心,我聽著他們交來的作業也很驚喜,所以我覺得「玩」的教學應該要顛覆想像、反覆玩味。

總結一下,我覺得「玩」的教學法有以下四個要件:
1. 教案內容要讓小孩有感。
2. 讓小孩不害怕嘗試和犯錯!
3. 引導小孩在情境中發展追究與探索的能力。
4. 顛覆想像,反覆玩味。

這種玩法是我想破頭才想出來的,才讓課堂上的孩子們學得興味盎然,對我,對孩子們,都是美好的體驗。我想,每一位老師一定都能做到,但需要時間。關鍵是老師在備課時心裡隨時要想著:怎麼和小孩一起「玩」?

We shall never surrender!

本文轉載自《人本教育札記》
2024AI_610
grammar
2024TOP
57STYLE
59style_610
2024book_610
listen
39_610
toeic_610
2025YLE
2025TKT
2025SP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