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實務,  發音教學

拼字高手的圖解式發音

文/彭若寧
Master in TESOL, New York University
文化大學推廣部英語講師
《圖像式文法練習本》作者

我在教學時,總是希望學生能先掌握「發音」,再接觸文法。為什麼發音這麼重要呢?首先,漂亮的發音就已經贏在起跑點,再者,發音跟拼字之間密不可分,「把生字唸對」是順利「拼出生字」的首要條件。死背單字就跟死背電話號碼一樣,而英文單字書就像一本電話簿,即使死背每一組電話,誰又能保證自己在撥電話時不會出錯呢?

因此相較於 KK 音標,我教學時採用「自然發音法」,因為「給人魚吃,不如教他釣魚」。對我來說,自然發音法就像是「釣魚的技巧」,而音標則比較像是「現成的魚」。以下分享幾則自然發音法的活動:

發音規則小故事

無論學習發音規則或文法句型,沒有邏輯的公式是最難記憶的。或許成人還能鞭策自己死背,但是對於學習需要誘因的兒童與青少年,記憶發音規則可能變成另一種學習負擔。所以我盡可能幫每個發音規則編故事,把原本沒道理的排列組合,變成一個個故事情境,讓學生們一聽難忘!以下分享三個發音規則小故事:

(1) 長母音:母音 + 子音 + e,如 face, bike 及 joke
e 是一位匿名醫生,他看診時總是隔著一道牆;母音病人從來沒有看過他的真面目(e 前面必須有一個子音),而母音病人得到醫生的幫助後,從此長命百歲(母音發長音);即使病人希望知道隔牆醫生的名字,醫生總是堅持不說(e 自己不發音)

發音規則:字尾 e 不發音,但能隔一個子音讓前面的母音發長音。

(2) 長母音:雙母音組合――母音 + 母音,如 meat, toe 及 suit
雙母音是一對恩愛的夫妻,母音先生在前方闖事業,母音太太則不離不棄地跟在丈夫後方;母音太太奉獻自己,以讓母音先生活得健康長久(前方的母音發長音)。但是她不邀功,甘願在先生背後默默支持(後方的母音不發音)。

發音規則:兩個母音在一起時,後面的母音不發音,但前面的母音發長音。

(3) 短母音:母音落單時,如 cat, pig 及 clock
母音先生跟母音太太如此恩愛,以致於當母音太太不在時(只有一個母音時),母音先生也因為思念過度,而無法像以前一樣長壽健康(唯一的母音發短音);所以除非母音先生請求 e 醫生的幫助,要不然難過的他也只能短命過一生。

發音規則:當母音(在該音節中)落單時,會發短音。

標註母音與切割音節

我遇到許多口語能力不差的學生,對發音的敏感度卻非常低,常把 cut 唸成 cat、Sprite 唸成 spirit、leopard 唸成 lollipop 等等,原來他們把英文單字當作「圖像」在記憶,甚至簡化到只記單字的「輪廓」!因此對於單字是由哪些字母組成的,他們的印象非常朦朧。為了降低學生以輪廓認字的壞習慣,每當介紹生字時,我會帶學生找出母音並用螢光筆畫起來。畢竟一個單字裡,子音的發音變化相當有限,但母音卻時長時短,或甚至出現非長也非短的發音。對初學者來說,標註母音能幫他們觀察母音的相對位置,進而唸出正確發音。

標出母音之後,次重要的就是切割音節了。如果學生們看待單字總是以「一坨」為單位,沒有拆解出每個音節,就不容易看出每個母音該發什麼音,最終就會淪為用輪廓認字了。

教兒童美語時,為了培養學生對發音的敏感度,我稱音節為「拍(子)」。我通常會先唸出單字,請學生告訴我他們聽到幾「拍」,並用「拍手」的方式檢視,然後我再帶他們在單字下方用「弧線」切割出音節。之後,我也會慢慢帶出輕重音的概念,請學生觀察哪個音節聽起來音調比較「高」;我傾向延後提出「重音」這個專有名詞,因為「重」這個字對初學者往往有誤導作用,會誤以為重音節是單字中音調較低的音節。

長短母音圈圈看

在幾十種自然發音法的規則中,學生常唸得不理想的,就屬母音的長、短音了。雖然子音中如 z 和 th 等也是某些學生的罩門,但是模稜兩可的母音發音,更容易造成聽者的誤會,如 Kate 與 cat。我在介紹長短母音時,一定會加入一個「圈圈看」的分組活動。我讓學生兩兩分組,每人發一張長短母音的單字對照表。表格設計者 Carol Jeanson 找了一百多組有意義的單字,讓學生可以比較母音的長短發音,而我會先將每張表格護貝,連同白板筆一起發給每位學生。部份表格內容如下:

(Word Pairs – Short Vowel to Long Vowel, by Carol Jeanson, Santa Maria Bonita School District)

兩兩配對的學生中,一位擔任 speaker,一位擔任 listener。speaker 先在第 1 區長、短音的字串中,用白板筆在每列中二選一,將其中一個單字圈起來(如在字串 bit / bite 中,圈起 bite),被圈起來的字就是他等會必須唸的字;而 listener 則不能偷看 speaker 圈了哪些字。待 speaker 圈完第 1 區的單字後,即可把圈到的字一一唸出;讓 listener 在護貝表格上圈出所聽到的字。必要時可請對方重唸。

等到唸完第 1 區的圈選單字,speaker 就可以秀出自己表格的正確答案,彼此對照。接著兩人逐區交換角色,練習其他的部分。如果學生有些吃力,老師也可以將表格拆半,前半段由老師念、學生圈選,等學生較進入狀況後,後半段再分配他們兩兩練習。

標準的發音跟敏銳的聽力是相輔相成的,而這個活動同時可以訓練這兩種能力。本活動可以讓說者檢視到自己的哪些發音需要改進;反之,聽者也可以檢視自己對於哪幾個音的分辨力還不夠敏銳。雖然學生一開始覺得聽、唸得很吃力,但是整張表格練習完後,我發現他們唸單字時變得更加謹慎了。老師們不妨試試看喔!

ai
reading
classroom
title_m
talktome_610
phonics
27KITE
27KITEBOOK
TKT
previous arrow
next arrow
在〈拼字高手的圖解式發音〉中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