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方法不重死背的英文文法(上)
文/史嘉琳 (Karen Steffen Chung)
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副教授
之前談過為什麼台灣人受過這麼多年重視文法的英語訓練,結果還是常常講出少了動詞與名詞詞尾,「沒有文法」的英語。其實,不只台灣人有這問題,一般東亞人士,還有世界很多其他的國家,包括西班牙、俄羅斯和土耳其,都有類似的困擾。
英文是為了什麼目標而學的?
先問一下讀者:為自己設目標,然後經過一番努力後,目標終於達成了,你會為這個已經達成的目標繼續付出努力嗎?還是會把這項從你的待辦事項清單劃掉,再為下一個所設的目標開始努力?應該是後者吧。我們現在就按照同一個道理來談一下考試。
再問一下讀者:你學英文的目的是什麼?筆者的經驗裡,不少台灣人一看到外國人常會問,要怎麼樣才能把英文學好?我的回答總是,「要每天練習聽跟說」,然後我會簡短的把回音法介紹給對方。不過,一說到要「每天練習」,很多人就聽之卻步,心裡想「好麻煩,這樣太累了吧」,一方面原來問這個問題的人可能不是真的那麼想要把英文學好,優先順序上可能不是真的那麼高,他也許以為台大的英文老師總應該有個什麼仙丹,睡前服用後,隔天早上起床時,英語就會講得呱呱叫。也可能他所謂的「把英文學好」,指的是「考試能拿高分」。不過,大家應該都知道,考試能拿高分跟英文好不好沒有任何直接的關係。
所以第一個要先問自己的問題是:「我學英文是為了什麼目標而學的?」,如果主要是為了考試,你也許該看別的文章或參考書,或去報名一個托福或 GRE 的速成班。修完後,考試可能會考得不錯,可是英語的溝通能力多半不會有多大的進展。學習的具體效果要看你當初所設的目標是什麼。也許你沒有特別去想這個問題,而只是順勢、無意間默認台灣這個大環境已經給大家潛在的、預設的目標:就是「考試要考好」。
可是,當你的目的設定為「考試要考好」,考完後,不管結果如何,自己所定的目標已經走入歷史了。反過來,如果所定的目標是要「把英文學好」,考完試並不代表目的達成了,考試只是學習過程中的小插曲而已,你還是會繼續努力來達成你的長遠大目標。而且當目標是「把英文學好」時,考試自然也會考得好,也不會考完馬上把那些硬塞的單字和文法規則忘得一乾二淨。
有一次,我在課堂上跟學生說:「學英文其實應該是為了真正把英語學好,而不應該光是為了考試」後,有位同學回應說:「哇,這種想法很新鮮,從來沒想過。」,我聽了傻眼。這並不代表考試都不好,沒有定期的大小考試,我們常會缺乏動機把課堂的內容讀熟。把考試作為整個教育體系的重心,因而把它當做我們學習的主要目的,這才是問題所在。很多研究者已發現,這樣的 “high stakes testing”(高風險測驗)對學習者相當有害。
這些話都已經講在前面了,我們現在就當你是屬於真的想要把英文學好,而不是只想拿下「考試大王」冠軍的那種學習者。在這個前提下,下面我們來很實際的講,如何對付英文文法問題。要分兩頭講,因為說話和寫作,各有各的對付策略,本期先講說話。
說話:未雨綢繆
像上期所說的,無論是母語還是外語,一個語言要說得流利、正確、漂亮,主要靠無意識頭腦來執行任務,而不是有意識的一個字一個字按照一些背過的文法規則去組合句子,因為有意識頭腦根本就太慢,來不及應付,有意識頭腦對人腦一天中有限的能量資源,需求量也特別大,比無意識頭腦所需的能量多很多,消耗得也快很多。所以如果要提升你的英語口說能力,一定要好好的未雨綢繆,絕不能臨渴掘井,要靠之前回音練習裡所灌入無意識頭腦的現成語句來跟人對話。事先沒有做這樣的練習,或做的太少的話,就沒救了,你只能動用高消費的有意識頭腦胡亂硬擠出自己創的洋涇浜式英語了。
要突破這個在台灣已經變成常態的英語困局的話,可以採取以下幾個步驟。
步驟一:固定每天無論如何挪出時間做回音練習,這是最重要的基本工夫。好的電視影集就是再棒不過的教材,可是要記得,要分成很短的片段,大概四個英文字左右,而且同一個片段要不斷地、不厭其煩地重複、重複、重複,重複到快要發瘋的地步,要不然那些漂亮的語句只會左耳進,右耳出。
步驟二:必須要在台灣學習者最容易出錯的地方特別下功夫、加強戒備。文法方面,向讀者推薦一本好書,裡面收集著台灣學習者常犯文法錯誤的實例,是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英美文學系畢業的 Scott Cuthbert 史考特·科斯博親筆用中文編撰的《親愛的英文,我到底哪裡錯了?》。建議每天研讀一兩篇,讀完要記得把所學到的重點放在心上,隨時複習。
步驟三:光知道常犯文法錯誤有哪些還不夠,要很刻意、很用心在自己的頭腦裡建立新的文法範疇 grammatical categories。大家都知道英文跟中文在文法上最大的不同有哪些,像是單複數、動詞一致與時態等。可是這些文法範疇不單單是文法「細節」而已,根本就是不同的世界觀。意思就是說,每一個名詞在使用之前,心裡必須要很清楚,講的到底是不是只有一個?還是一個以上?可數還是不可數?說中文時,這些通常根本不需要納入考慮,說「桌上有書」時,誰也不會想到要問,你講的「書」是指一本,還是超過一本?中文文法根本就不要求你提供這樣的資訊。可是說英語時,你被迫要無時無刻,每一個名詞都必須要事先把數量與可數或不可數的性質弄清楚,不能等到要用的時候才慢慢去想,要把這些隨時放在心上,然後把這個資訊標在所使用的每一個英文名詞上。動詞也一樣,要隨時想指的是第幾人稱?事情已經完成了沒有?現在還持續著嗎?是假設語氣嗎?再選正確的動詞形態。
因為要隨時放在心上的文法範疇很多,建議學習者,除了每天的聽講練習外,要為自己定出一個培養「英文頭腦」的計畫。可以先從名詞的單複數與可數不可數開始,不管是在講中文還是講英語時,一天中所用的每一個名詞,閃電式的想一下,指的是一個,還是一個以上?可數或不可數?一個名詞也不要放過。可數或不可數不確定時,有空可以上網或翻字典查一下。慢慢地會養成習慣,每次用名詞時,會自動用上正確的形態。名詞搞定後可以把焦點轉到動詞時態上,依此類推。
步驟四:找個語言交換的夥伴。如果住的不太遠,時間上能配合的話,可以當面進行語言交換;如果距離太遠或見面不方便的話,可以用免花錢的 Skype(唸做單音節的 [skaɪp],不要唸 [‘skaɪpi]!)來練習會話。如果還沒找到語言交換夥伴的話,可以透過以下的平台尋找一位想要學中文的英語母語人士,或英文很好的非母語人士作線上的語言交換夥伴:
1. http://livemocha.com
2. http://www.italki.com/
教別人中文,最好先學會漢語拼音,因為大部分的中文教材都使用漢語拼音而並不用注音符號。可以用以下的簡短免費教程來學:
漢語拼音八講 Eight Lessons in Hanyu Pinyin http://www.ncacls.org/materials/HanYuPinYin-8.pdf。中文教材可以在敦煌、師大書苑等書局購得。教學相長,藉著教別人中文,你會多了解自己的母語,這對外語的學習其實幫助也很大。
步驟五:打開英文字幕。雖然一般在台灣放映的外國影片與電視影集用原音,不用配音,但大部分的人只看中文字幕,英語原音當耳邊風。台詞如果可以用讀的,搞不好大部分會看得懂,可是光憑聽的,無法辨認出講的是哪幾個字。如果加上英文字幕,可以把所聽到的跟文字連貫起來,聽力與說話能力慢慢會進步,尤其是同一部影片重複看很多次的話。筆者的教學生涯中,每一年會遇到一兩個英語超優、沒有出過國的學生,他們的英文幾乎百分之百是用英語電視影集或電影學來的。
步驟六:多聽播客 podcasts 與有聲書 audio books。在國外,尤其在英美國家,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用聽書來取代看書。在 Librivox 這個網站上,可以免費下載無限多版權期限已過的英文與其他語言的有聲書,都是由世界各地的志工所錄製的,同時也可以從 Gutenberg 網站下載電子書,讓你可以邊聽邊看。比較新的書可以在 Audible.com 等付費網站購買。Podcasts 則可以在 iTunes 上瀏覽最受歡迎的節目,大部分都可以免費下載,然後用隨身聽或手機來聽,例如:This American Life(平常人不尋常的故事)、Serial Podcast(真人真事殺人案的剖析)和 The Truth(現代廣播劇),都是可以當進階聽力練習的優質娛樂節目。
步驟七:用英語自言自語。我們每個人無時無刻都在心裡邊自言自語:「中午吃什麼?」、「那個人到底什麼意思?」、「還有一件事情今天一定要做……」等等。我們可以改以英語自言自語做練習,不過要記得一點:心裡所使用的聲音,不要用自己習慣用的聲音,而要用熟悉的英語母語人士的聲音。雖然一般台灣人從小所學的,所使用的是台式英語,不過,因為畢竟也看過許多外國影片與電視節目,所以心裡也「錄」下了母語人士的口音與講話習慣的一個輪廓,即使可能還不夠用來讓自己講的跟他們完全一樣,可是他們的聲音所留下的印象至少會讓你有能力在自言自語時,當做是某一個英語母語人士在說話,這樣可以避免加深講台式英語的不良習慣,用比較道地的發音與表達方式取而代之。
封面圖片來源:https://www.freep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