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L,  教學議題

英語融入跨領域課程設計 — 培養小小世界公民

文/沈佳慧
臺北市國小專任英語教師
Cindy 魔法 ABC 教室百萬部落格版主

我的未來我來救!這一次,小朋友要用親手創作的自動澆灌系統,將全球暖化議題、保育環境的概念,實踐在雙語自然課中!本課程教學設計是以「OSCP 雙語專題式學習」教學模式,以 SDGs 永續發展目標為核心來探究、實作、體驗、反思,培養探索知識的興趣,也確保每位學生都練習到英語寫作和口說的能力。教師營造出「有聽眾」的教學情境,結合國際教育,學生將作品與國外的小朋友交流分享,達到素養能力的展現,也培養全球公民對於環境保育的心!

本課程培養學童透過資訊科技來展現學習力,學生專題研究與學習歷程檔案都能同步雲端數位化,讓思考脈絡變得清晰可見,教師以「4Cs PBL 評量向度分析表」結合一系列的議題閱讀,引導孩子自主的思考和學習,甚至還有大量的互助和合作,孩子也因為國際重視的 SDGs 議題,啟動在地關懷與公民行動,看見解決問題的機會。

教學設計特色

「雙語教學模式發展 PBL 課程」採用 OSCP 原則,也就是學習目標 (Objects)、學習情境 (Situation)、學習內容 (Content)、學習表現 (Performance),期望達到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之核心素養,教學原則、多元評量實施、教學教材皆搭配真實生活情境,並結合課綱核心素養的學習內容和學習表現,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

課程架構與教學設計理念

以「4Cs PBL」SDGs 能力為永續發展目標之評量指標,包含 (1) 內容 Content:學科知識的考量,指的是該學科的特質,以及其所涵蓋的知識體系及範圍;(2) 認知 Cognition:表示學習思考歷程,並提供多元教材與學習鷹架;(3) 溝通 Communication:語言的運用交流;(4) 文化 Culture:培養跨文化理解及全球公民的體現 (Coyle, Hood, & Marsh, 2010)。在雙語課程設計的核心概念中,著眼在以文化背景為立基,藉由內容的調整達成認知系統與溝通表達的有效和諧融入。

專題式學習 OSCP 教學設計模式
4Cs 專案式學習

閱讀教材分析

本次的創新課程教學與評量教學活動以六本繪本為教材,所選用的繪本以「跨領域」和 SDGs 永續發展目標議題融入為主。

教學策略

單字句型教學、文本閱讀、閱讀理解策略、任務導向學習、學科內容與語言整合學習

教學活動介紹

Part I O 學習目標

單元一:覺察議題

(一)全球暖化 Global Warming

【感受與思考】

  1. 什麼是氣候變遷 (climate change)?
  2. 觀賞 NASA 提供的 1984 年至 2016 年的縮時攝影,觀察北極海冰 (Arctic sea ice) 的轉變。

【共讀共筆】

  1. 教師透過 Google Classroom,將繪本 Like the Ocean We Rise 的 PDF 檔案派送至各班,學生使用 Chromebook 登入 Google 教育帳號。
  2. 全班學生透過 Kami 網頁共編共筆,進行關鍵字劃記和生字劃記,並將重點句子標示出來。
6 本英語繪本

Part II S 學習情境

單元二:永續行動

(一)擬議專題

  1. 知識解碼:SDGs 結合桌遊遊戲式教學和 3D 列印出來的永續發展自製教具,為了讓孩子從小就能愛護環境,對大自然有感,期望未來的主人翁們思考環境保護,共同維護美麗的地球,增進外在與內涵的美好,攜手創造人與地球共生的可持續發展世界。
  2. 知識螺旋
    (1) 閱讀環境議題繪本。
    (2) 覺察—教師和學生共同觀賞氣候變遷 Climate Change-The Environment for Kids 影片。教師介紹 SDGs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概念,以及本教學活動著重的 SDG 13 Climate Action 氣候行動,進行深入探討。
    (3) 深耕―與 iEARN 國際組織的小朋友跨國分享規劃設計。
    (4) 連結―各國小朋友共同關懷世界的設計交流分享。
  3. 知識重組:結合今年 20 週年的「天母水道祭」社區文化,學生製作愛護水資源的書籤,並立刻上傳與外國小朋友分享。
  4. 知識創新:專題式學習讓孩子看見世界,也讓世界看見臺灣。培育全球公民,促進教育國際化,培育全球公民,拓展交流。
學生用桌遊認識
有溫度的國際交流

頁面: 1 2

在〈英語融入跨領域課程設計 — 培養小小世界公民〉中留言功能已關閉